【星雲大師全集11 十種幸福之道──佛說妙慧童女經20 】/幸福第八道 ① 怎樣才能免除修行時的障礙, 得到清淨?

文/星雲大師 |2021.06.12
1869觀看次
字級
瓊珠玉液圖/一九九四年中秋

文/星雲大師

復次,妙慧!菩薩成就四法,能離法障,速得清淨。何等為四?一者、以深意樂,攝三律儀;二者、聞甚深經,不生誹謗;三者、見新發意菩薩,生一切智心;四者、於諸有情,大慈平等。



所謂「法」,廣義來說,指的就是宇宙萬有,舉凡一花一草、一人一事,乃至於一個念頭,都是「法」,但此處所指則是三寶中的法寶──佛法。

佛陀告訴妙慧,修持佛法要想遠離障礙,獲得身心清淨,應做到以下四點:

一、遵守戒律,清淨自在

佛教戒律分有通戒、別戒。三聚淨戒是通戒,凡發菩提心的僧信四眾皆得受持;別戒則為七眾弟子各別制定的戒律。

所謂「三聚淨戒」,融合了止惡的攝律儀戒、行善的攝善法戒、利他的饒益有情戒,是聚集了斷諸惡、修善法、度眾生等三大門的一切佛法。其中,攝律儀戒,包括五戒、十戒、具足戒等一切戒律,遵守受持就能防止過惡;攝善法戒,即發心修習善法,以諸善為戒;饒益有情戒,即發心廣行利益眾生之事,以利生為戒。

在三聚淨戒中,佛教特別重視「饒益有情戒」,有時為了救人,即使要負因果,也不感畏懼。例如佛陀在因地修行時,見一名盜匪要殺害五百個商人,為了救人,不得已而殺害盜賊。這是為了慈悲救人而殺,非瞋恨而殺,非好殺而殺,也就不能與片面之仁相提並論。

戒律是佛陀為調伏弟子的心性所制定的規矩,就像學生要遵守校規,軍人要服從紀律,國民要奉行法律一樣。身為佛陀的弟子,除了皈依三寶外,更要受持戒律,若能如此,身口意三業也就不會有差錯。

戒的意義是不侵犯人,尊重而不侵犯他人的自由,就是持戒守法的表現。所以,一個人說話若無益於人,則戒之莫言;舉心動念若無益於人,則戒之莫起;舉手投足若無益於人,則戒之莫行。

《佛遺教經》說:「戒是正順解脫之本。」戒能將人們的身心導入道德的正軌,進而讓人邁向自由、解脫的大道。但是一般人往往以為持戒是束縛的,這不能做、那不能做,這樣不可以、那樣不可以。其實,持戒是最自由的,試想在監獄坐牢的人,不就是因為犯了五戒,才失去自由的嗎?

持戒還要能把握住戒的精神,能用於自我管理、度人救世,才是戒的真正意涵,而不只是拘泥於戒相。就好比喝茶,不管你是用碗、茶杯或是瓢子,只要個人喜歡就好,這本來就不是什麼嚴重的問題,但是如果在團體裡面,你就不能有特權,例如我們都用茶杯,就不可以只有你一個人用碗,凡事要以團隊為重,這就是戒律。

持戒首重存心,若外表守戒如儀而內裡存心不良,陽奉陰違,也不算是持戒;若是外行方便而內猶守戒,則仍不算破戒,譬如六祖惠能大師在與獵人共住的十幾年間,儘管吃的是肉邊菜,並無礙於他的修行。

持戒有「防非止惡」的力量,但是也有的人因為害怕犯戒,就不敢受戒,其實受戒而犯戒,只要有懺悔心,就有得救的機會。何況不受戒,並不表示犯了戒就可以不受罪業果報,反而是受戒知道懺悔改過,能減輕罪業。

佛教的「戒定慧」三學,戒學居首,依戒才能生定,依定才能發慧,有了智慧才能免於沉淪生死苦海,所以持戒是解脫的途徑之一。相對的,不持戒,卻希求解脫,正如《大智度論》所說:「就像無足欲行,無翅欲飛,無船欲渡,是不可得。」

持戒的功德在《長阿含經》中如此說:「諸有所求,輒得如願;所有財產,增益無損;所往之處,眾人敬愛;好名善譽,周聞天下;身壞命終,必生天上。」由此可知持戒的利益無量無邊,一個人能夠生活在戒法的規範之中,一切都將感到清淨、安然、瀟灑、解脫、歡喜。

那麼,在這個眾緣所成的世間,人們當如何將戒的精神運用在群我關係中呢?我與金錢,要能知善用;我與衣食,要惜福不奢;我與身心,要淨化莊嚴;我與朋友,要真誠對待;我與大眾,要慈悲相處;我與社會,要廣結善緣;我與世界,要注重環保; 我與自然,要共生一體。

《華嚴經》說:「戒為無上菩提本。」持戒是一切修行的根本,能昇華我們的人格,改變我們的命運;人人持戒,則社會必然祥和安樂。

二、聽經聞法,不生毀謗

所謂「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在人生的苦海裡,唯有依靠「信仰」這艘大願船,才能安然度過生死大海的此岸,到達涅槃的彼岸。信如根,信仰的重要就像樹根一樣,依靠信仰之根,在佛法中修行,才能奠定人生的根基,到達解脫的境界。

佛陀所說的法,都是他親證的真理,非常殊勝。不過,有的人聽聞甚深法義,非但不能珍惜,還要給予批評、毀謗,實在可惜。

有一天,舍利弗於鹿母講堂說法,現場大眾無不安靜聆聽。這時候,佛陀與阿難弘法歸來,為了避免干擾,便站在門口,等到舍利弗說法結束,才進入屋內。

事後,阿難非常感動佛陀對弟子的愛護,而向佛陀提起此事。佛陀便說:「阿難,我這麼做雖然是對舍利弗的愛護,但更重要的是為了尊敬佛法啊!」

佛陀舉個譬喻說:「假如把一塊大石頭往大海裡扔,很快地,石頭就會下沉。但是如果把它改放在船上,由船隻來運載,則石頭也就不會下沉了。佛法如同慈航,能運載眾生渡過生死苦海,所以每一個人應該敬法如敬佛。」

所謂「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今得獲人身,又遇佛法,怎能不把握呢?聽經聞法,主要是教導我們如何了脫生死、斷除煩惱,開示我們如何得大涅槃,證得永恆的生命。所以,聽聞甚深經典應心生信解。

《金剛經》云:「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佛陀之所以是佛陀,因為他證悟了法性,與法性融為一體。所以,法在即佛在,信法也就是信佛;不相信法,不恭敬法,又如何能識得佛的真身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