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者染疫易惡化 蛋白餐減重增免疫 |2021.06.11 語音朗讀 497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肥胖者染新冠容易惡化,可以多攝取蛋白質減重增免疫。圖/Unsplash 【本報高雄訊】一名三十多歲女性日前因確診身亡,引發新冠病毒年輕化熱議,醫界初步研判,她極可能因為體重過重以致病情急速惡化。義大大昌醫院纖體健康中心主任宋天洲表示,新冠病毒三大高危險群含六十五歲以上老人,糖尿病患及肥胖病患,其中肥胖者本身長期處於發炎狀態,扺抗力偏弱,一旦染疫,病情容易急轉直下。宋天洲表示,目前台灣染疫死亡者多為六十五歲以上長輩,但近期亦出現三十歲女性。其實就臨床觀察,染疫民眾容易轉為重症者有三大高危險族群,除年長者外,其次是糖尿病患者及肥胖患者。義大利研究也發現,在打完二劑輝瑞疫苗後,肥胖者產生的抗體僅為體重正常者一半,恐得需要施打額外劑量或是再多注射一次,才能產生完整保護力和免疫力。圖/Unsplash肥胖屬慢性發炎疾病 易受病毒威脅「以前大家覺得肥胖只是一個症狀,不認為是一種疾病」, 宋天洲說,其實肥胖者本身身體就處於高度發炎的狀況,在國外的研究都視慢性發炎的疾病,本身也可能有高血壓、脂肪肝等心血管疾病而不自覺,扺抗力自然不比常人。《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先前曾針對英國統計數據說明,「肥胖和糖尿病是增加死亡率最重要的因素」,減重醫師蕭捷健建議,慢性病人也能優先接種疫苗,日後BMI超過三十者,應納入接種疫苗的對象。當疫病來襲時,一般人可能擁有「十萬大軍」可與病毒對抗,但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的肥胖者,軍力即可能減弱,一旦大軍壓境時就無力扺擋,這也是為何肥胖者會變成新冠疫情重症高危險群的原因。第一,他可有潛在的疾病,第二,他本身的抵抗力也弱,一般人當體力不好、抵抗力變差的時候,病毒等疾病就容易產生威脅。宋天洲說,肥胖等這幾類容易轉為重症的高危險群,身體機能都不是一夕可以翻轉,因此建議盡量宅在家,減少接觸感染源,另肥胖者也從飲食調整做起,不讓自己繼續發胖,成為健康的負擔,讓疾病容易找上門。他指出,一周飲食控制可以蛋白餐為主,盡量降低澱粉,確保吃的健康、飽,瘦身又能增加免疫力。圖/Unsplash維持足夠熱量不節食 保護免疫系統宋天洲表示,民眾想成功減重,飲食約占七成、運動占三成,現在人人以外食為主,如何選擇對的食物非常重要,因人體除了骨頭皆靠胺基酸支撐,要維持身體機能,強調蛋白質攝取。宋天洲建議,一周飲食菜單周一至周三全蛋白餐、周四至周五增加水果餐,周末可增加少量澱粉等,蛋白質及澱粉攝取盡量放在早餐及午餐,晚餐以簡單的蛋白質及蔬菜為主,每天飲食多樣化減少膩感,一天熱量約可控制在一千多大卡,連糖尿病患者都可參考。宋天洲舉例,荷包蛋、無糖優格、皮蛋豆腐、海帶芽湯皆富含蛋白質,若想吃精緻一點,也可選擇地瓜、水果搭配沙拉,另外,無糖豆漿、低指牛乳、蒟蒻寒天、非油炸泡麵等低熱量高飽足感食材,都是在家健康減重可選擇的優秀食材。 前一篇文章 葡萄糖分高 糖尿病患應忌食 下一篇文章 無懼疫情 世界展望會救援不斷 熱門新聞 01【閃文集】 駝峰天使2025.11.0402台中新社花海 重現經典卡通2025.11.0603WTA、ATP年終賽 獎金創新高2025.11.0704佛光佈教師、友愛服務隊 精進行佛2025.11.0605《365日》贈嘉義香湖國際大飯店 佛光人結書香善緣2025.11.0606星雲大師全集【傳記】百年佛緣─生活篇 我的衣食住行 5 - 22025.11.0407星雲大師全集【傳記】百年佛緣─生活篇 我的衣食住行 5 - 32025.11.0508腸道是人體第二大腦 影響情緒睡眠免疫力2025.11.0409山本由伸 拚美職首座賽揚獎2025.11.0510古老金幣2025.11.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飲食調理養肺潤燥 立冬防咳、過敏攝取益生菌腸保健康 泡菜味噌納豆好菌多中藥本草文化節 11月8日故宮南院登場立冬宜養腎固元氣 和緩運動避免熬夜學童當小農 種出玉米窗簾食物燒焦、蔬菜久煮 烹調不當破壞營養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