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山海史蹟》以振興漢學為使命的林大智

◎邱秀堂/文 本報資料照片/圖 |2007.10.04
1823觀看次
字級

台中霧峰明台中學操場旁立有「櫟社二十年間題名碑記」,在台灣文化界是個很重要的標記。

以倡導傳統詩,主張「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的「櫟社」,是日治時期,由台灣的古典詩人林癡仙、賴紹堯等人組成的文人社團。一九二二年,櫟社成立二十周年鐫刻的碑文,是林幼春撰寫,碑記由林大智題字。

以振興漢學為使命的林大智就是林子瑾,其父親林染春,母親為台中首富吳鸞旂的姐姐,當年林子瑾即出生於吳宅。林子瑾早年留學,深受西方思想的洗禮,曾以林疋筆名翻譯「德國史略」、「俄國史略」等書,與他有叔姪關係的林獻堂也是櫟社會員,後來他們共同創辦了「台灣文化協會」,以闡揚本土文化。

民國十三年,日本以「台灣議會期成立同盟會違反治安警察法」為藉口,搜捕全省台灣文化協會幹部,擔任台灣總督府評議員的林子瑾,因此到北京避風頭,後來便一直定居在北京,曾擔任袁世凱當權時的教育部長,與汪精衛政權的北京市長兼台灣同鄉會會長,一九五四年客死異鄉。

林子瑾有一首「詠黃虎旗詩」︰「一場春夢去無痕,畫虎人爭笑
自存。終是亞洲民主國,前賢成敗莫輕論。」是感嘆台灣民主國的早夭。一八九五年,清朝將台灣割讓給日本,當時在台灣的統領劉永福、丘逢甲等人,不願為異國臣子,以永清(以示不忘大清)為年號,以藍地黃虎為國旗,推舉唐景崧為大總統,現台博館藏有一面已故知名畫家林玉山重繪的「黃虎旗」。

今位於台中的瑾園,即是林子瑾興建的,而台中市已被指定為古蹟的「林氏宗祠」,創建於清嘉慶年間,原在今大里市,西元一九一七年,林子瑾等人發起募捐,之後移至南區國光路五十五號今址。

*相關網站www.mayland.idv.tw/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