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拍板,受到這波疫情影響的農漁民撥補1萬元、甲類漁民3萬元。示意圖。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行政院拍板,受到這波疫情影響的農漁民撥補1萬元、甲類漁民3萬元。農委會表示,農民部份去年就直接撥補1萬元入戶頭,至於漁民怎麼領,原則上以去年的名冊為基礎,至於條件資格,要等最後確定才對外公布。
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表示,農民一次性的領取1萬元生活津貼,將以去年入帳戶頭為主,但因為一年之間也可能農保會員會籍有變動,因此,會與財政部、勞動部資料勾稽核對,並查核漁會甲類會員最新資料;依去年規模農漁民生活津貼發放經費約173至174億。
漁業署副署長林國平表示,由於去年有發放名冊,會以去年的名冊當作發放作業基礎,會篩選已經離開漁會的名單後先處理,若有新加入的部分,聯繫補文件,以電郵、電話方式確認,會朝這方向研議。
他表示,漁工無約定雇主,但實際從事漁業者,與勞工無一定雇主者相同,這類都是甲類會員,也都是直接從事漁撈養殖的作業的漁民。究竟誰可以領1萬元、誰可以領3萬元,漁業署還再討論。
林國平說,依照去年的標準,不論領3萬、1萬都是漁會甲類會員,領3萬的漁民資格為勞保投資薪資在2萬4000以下,以107年去年薪資所得在40萬8000元者,為何是以107年的薪資所得為準,是因為去年在發農漁民生活津貼時,108年的薪資所得基準還未出爐,因此,是以107年的標準計算;另外,領1萬元的漁民資格,是以107年所得50萬以下為基準。
至於今年漁民誰領1萬、誰領3萬,資格如何認定?林國平表示,會參考去年的方式,但是否微調,還必須要在討論確定後,才對外宣布。
琉球區漁會總幹事蔡寶興表示,去年農民直接撥補1萬元進戶頭,但是漁民卻必須要漁會申請,開始申請時各地大排長龍,現在正值疫情期間,不適合大家都擠到漁會去,因此在漁會總幹事的群組內建議,是否可以授權給漁會,因為去年發放已經有名冊,漁民在漁會也有戶頭,但名單有微調處,比如有人死亡,由漁會進行審核資料,有帳戶的直接撥補、沒有帳戶的再個別通知如何補齊證件;這樣就不會有聚集排隊、群聚的問題。
他表示,地方漁會接獲的訊息是,發放的規劃會先以去年有申請的資料為基礎,審核後直接撥款入帳號,但已經過了ㄧ年,有些人可能出會了(如死亡),所以,請各漁會將現有的甲類會員資料傳給中央,先篩選去年名冊中還在會的甲類會員,先審核先發,先處理大約7成會員,漁業署已經發文請各漁會提供會員資料,只要姓名、身分證字號及入會日期,希望下周一前提供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