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藝術為苦難動物發聲 激發人類慈悲心 |2021.05.26 語音朗讀 260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一群素藝術家,用創作為動物苦難發聲,希望喚醒醒大眾善良意識。示意圖/unsplash 【本報綜和外電報導】在工業化養殖體系中,山羊、雞、豬、牛等動物被視為經濟動物,只把牠們當成生產線上一個產品,忽略牠們也是有感情的生物,我們就永遠無法發現牠們有多麼可愛和多麼渴望被愛。圖/unsplash慶幸的是,愈來愈多的先鋒藝術家和攝影師看到這些動物的困境。他們想喚醒人們意識,用藝術打開人類冰封已久的慈悲心,讓更多人瞭解農場動物們不該被拘禁,應享有自由自在生活。蘇(Sue Coe)在英國赫舍姆市(Hersham)的一家屠宰場附近長大。她從小就聽慣了從屠宰場大樓裡傳出的尖叫聲和嘎嘎作響的鐵鍊聲。在童年和少年時期,大人不允許她詢問屠宰場裡發生的事,當她長大並了解政治藝術後,她想知道,童年時所見所聞如何影響一個人未來的生活。藝術家蘇(Sue Coe)圖/取自微信在她獨創性的畫作《死肉》和《殘酷》中,展示工業化農場體系是如何對待動物。她認為,人們對動物身處慘境的漠然,部分原因是人類自己也被工業化,變得視若無睹、只顧消費、從不異議,生活在擔憂和債務中,安靜而迅速地死去。蘇(Sue Coe)作品〈Butcher to the world〉。圖/取自微信紐約藝術家丹.維茨(Dan Witz)以深刻描繪社會問題而聞名。他近來的兩個設計作品〈清空牢籠〉(Empty the Cages)和〈實際受害者〉(Actual Victims)聚焦的就農場動物的苦境。藝術家丹.維茨(Dan Witz)。圖/取自微信這些作品分別在倫敦和華盛頓特區展出,其中包括發人深省的街頭雕塑,設計初衷就是讓人們思索工業化農場背後令人心碎的現實。丹在他的個人網站上講述,直到反告密的《加格法案》(AG-GAG LAW,該立法限制在飼養或宰殺食用牲畜的地方進行祕密錄影)在美國實施,我才開始關注美國動物農業。隨著深入調查,工業化農場對動物的虐待行為之普遍、對環境的破壞程度之嚴重,真相慘痛得令人難以置信。氣候變化、森林砍伐、野生動物滅絕、水資源浪費、空氣汙染和海洋死區,所有這些,都可以直接歸因於肉類、乳製品和蛋類的生產系統。丹.維茨(Dan Witz)作品〈Empty the Cages〉。圖/取自微信塔瑪拉.肯尼妮(Tamara Kenneally)是澳洲一名攝影師,她定期在自己作品中對獲救的農場動物拍攝特寫。她與許多動物權利慈善機構和動物庇護所共同工作,其中包括〈愛德格的使命〉(Edgar's Mission,一家位於澳洲的農場動物救助機構),幫助人們改變對農場動物錯誤認知。藝術家塔瑪拉.肯尼妮(Tamara Kenneally)。圖/取自微信塔瑪拉也管理一個農場動物庇護所,位於維多利亞東北部,叫做「左左的庭院」(Lefty's Place)這個名字取自她曾照顧過一隻綿羊的名字,牠在2013年1月離世,塔瑪拉說,她在創作中傾注了全部情感,她力求讓人們瞭解,每一隻動物都是不同的個體,有著獨特的性格和經歷。讓觀看者認識到農場動物絕不是食物來源,她的攝影系列專輯包括,一隻豬的生活(A Pig's Life)、雞蛋的代價(The Price of Eggs)、開往屠宰場的車(Animal Transport)。塔瑪拉.肯尼妮(Tamara Kenneally)攝影作品。圖/取自微信美國加州薩克拉門托市的雕塑及版畫藝術家蓋爾.哈特(Gale Hart),為了提醒公眾注意人類是怎樣對待其他動物的,她常常用自己被逮捕起訴書引人注目。尤其是2010年的作品〈為什麼不吃你的寵物〉(Why Not Eat Your Pet),透過將無辜的農場動物與家畜、卡通畫、嬰兒圖片置於同一場景中,達到發人深省的視覺效果,主要讓觀看者思考他們食物選擇背後的動機。藝術家蓋爾.哈特(Gale Hart)。圖/取自微信哈特認為,身為一名藝術家的首要任務,是必須承擔一定程度社會責任。她說,我不能只坐著畫漂亮圖畫,也不能只利用天賦、透過平常事物在藝術裡宣洩自我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哈特說:「我有義務在作品中探討人類如何對待其他物種,我們對待動物的方式反映出我們的社會,這不僅是關乎動物,這是身為人類究竟該如和走下去問題。」蓋爾.哈特(Gale Hart)作品〈為什麼不吃你的寵物〉。圖/取自微信西班牙插畫家羅傑.奧莫斯(Roger Olmos),決心運用他的藝術技巧來幫助人們改變對農場動物的認知。他回答《素食狂》(Vegan Mania)網站的採訪中表示,我對動物的愛始于嬰兒時期,我一直都對牠們有深厚喜愛,這份喜愛促使我成為純素者。羅傑.奧莫斯說:「我不明白,在目睹動物苦難時,數以百萬計的人怎麼做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我反對一切對任何物種的殘酷行為。」藝術家羅傑.奧莫斯(Roger Olmos)圖/取自微信為了幫助脆弱的動物們,羅傑奉獻出赤子般的熱情,他不僅創作譴責人類對待其他物種方式的諷刺繪畫,也為兒童讀物繪製美麗的圖畫,講述關於奶牛、鳥兒和其他動物參加奇妙冒險旅程的圖書封面故事。羅傑.奧莫斯(Roger Olmos)作品〈人類和動物本來是一家人〉。圖/取自微信這些藝術家透過藝術作品和許多動物權益活動者們,共同努力為終結動物在人類掌控中所遭受的折磨而奮鬥。不同於加入動保遊行隊伍方式,這些藝術家沉浸在工作室中將愛注入作品,期盼激發人類對動物的慈悲心。文章來源:素易購微信 前一篇文章 姐妹都染疫住院 獨留確診9歲女童在家 警穿防護衣急送醫 下一篇文章 趙又琳 開展小愉兒自立之路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國學探究】 人相忘乎道術:《莊子》論「忘」的生命智慧2025.05.0603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4頻率對了就共鳴2025.05.0505【考考你的智力】2025.05.0506長期運動協調身心 能增深層睡眠時間2025.05.0607桑椹養顏抗衰老 母親節蛋糕好選擇2025.05.0608量子糾纏與量子技術2025.05.0609小粒子 大未來2025.05.0610曼谷文教中心 親子彩繪燈籠 2025.05.0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尤英夫 40年公益軌跡不停歇羅素如 北海岸弱勢家庭守護者林妤恒、白琳 「小鬱亂入」讓憂鬱症變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