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暖心夫妻 21年收養13個孩子

 |2021.05.25
1591觀看次
字級
麥金尼夫婦在二十一年裡,收養不同種族、背景的十三個小孩。圖/取自網路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伊州一對麥金尼夫婦(Dale & Ann McKinney)二十一年前在生二個兒子後,懷著熱情和善心收養不同種族、背景、問題的十三個小孩,在擁有十五個孩子之後,如今正在辦理領養第十六個小孩。

《先驅與評論》(Herald & Review)報導,戴爾(Dale)是一家醫院重傷症監護醫師助理,太太安(Ann)為家庭主婦。然而結婚初期,安其實不想要孩子,但戴爾喜歡大家庭。安坦言:「連兩個親生孩子都在計畫之外。」

生完兩個孩子後,她就催著戴爾去結紮,然而結紮後意想不到的是,安轉變想法,渴望有更多的小孩。戴爾回憶說:「我考慮過結紮反轉手術,但不保證成功而且手術還特別痛,所以我拒絕了。」

於是收養之旅開始了,他們找到一名律師,幫他們聯繫面臨高危險妊娠、正為孩子訂定收養計畫的待產媽媽。「我們聯繫律師,找到這位母親,於是我們收養第一個孩子柯根(Keagan)」,安說:「這次經歷很棒,我們覺得太好了。」

為孩子們建檔

協助了解身世

接著他們透過律師陸續收養來自全美各地的八個孩子。這些孩子多數有特殊狀況,如鐮刀型貧血、腦性麻痺、自閉症和身障。

有一次他們聽廣播時,聽到一個有關中國大陸孤兒的節目,之後他們從大陸領養一名叫孟妍的小孩,但孟妍患有β型地中海貧血。安表示:「我們看她的照片、影片,愈了解她的病情,我們就想:『這就是我們的女兒。』」

麥金尼夫婦將年僅四歲的孟妍帶回美國,然而一下飛機,孟妍就被立即送到醫院加護病房。安回憶說,當時孟妍花六個月才逐漸恢復健康,不過需要定期輸血,並得服藥排掉體內過多的鐵。

麥金尼夫婦始終秉持著對孩子們誠實的承諾。他們會就收養問題和孩子進行討論,並盡可能幫助他們與親生父母家庭保持聯繫。「所有孩子都了解自己的收養情況」,安說,每個孩子都有一份檔案,他們想要知道身世時,麥金尼夫婦會鼓勵孩子去仔細閱讀。

文化背景各異

保持原有傳統 

之後他們又陸續收養來自不同國家、種族和背景的孩子,但是要維持這麼多孩子的大家庭,麥金尼夫婦也承受不少挑戰。

戴爾說:「我的收入雖然算不少,但是這麼多孩子,我們每個月錢都花光。」為了緩解經濟壓力,他們經常進行募款活動。安解釋:「除了捐贈物義賣,我們也申請所有可能的補助。」

除了經濟壓力,安還得面對孩子們的負面情緒,因為和原生家庭分離帶給孩子創傷。由於這種創傷,孩子們對現狀感到生氣時,會無意識地把脾氣發到麥金尼夫婦身上。

為了讓不同文化背景的孩子保持自己的傳統,孟妍在學校上華語課程,麥金尼夫婦也嘗試給家庭融入一點東方美食和文化。戴爾說:「家裡吃很多麵條和餃子,朱蒂絲(Judith)到時,也會融入南美的哥倫比亞文化,我們會找到一個融合的方法。」朱蒂絲是準備收養的下一個孩子。

安最近撰寫並出版一本書,名為《一直會收養》(Always Room for More),詳細敘述每個孩子走進這個家庭的故事,顯示孩子如何改變他們的心,並讓他們不斷前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