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流汗缺礦物質 四類食物補鎂元素

陳玲芳 |2021.05.20
4676觀看次
字級

【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現代人容易缺「鎂」,除了日常隨汗水流失,也跟壓力大與睡眠不足有關。營養師指出,缺鎂的五大警訊,包括難以入睡、容易抽筋、骨質密度變低、注意力不集中、難以放鬆;建議從深綠色蔬菜、堅果、豆類、全穀根莖類四大類食物中補充鎂元素。

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指出,人體有七成是「水」組成,身體各處都需要水,包括心、腦、肺、肝、腎等各大重要器官;身體缺水,不僅容易讓血液呈現濃稠狀態、形成凝血,各器官的不良影響機率也會升高,包括心肌梗塞、腦中風、腎衰竭、肝衰竭、肺栓塞等。

隨汗流失

影響器官運作

夏天動不動容易流汗,隨著汗水流失掉的不單單是水分,還有鈉、鉀等礦物質,尤其「鎂」更會因流汗而大量流失。人體「鎂」含量一旦不足,神經傳達就會變弱,內臟也無法正常運作。

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表示,人體超過三百種以上生化反應,都必須仰賴「鎂」元素,才能有效運作,諸如肌肉與神經的運作、心臟跳動、放鬆壓力、一夜好眠、骨質發展正常等,都與鎂脫不了關係。

陳詩婷曾遇一名四十歲女患者,抱怨經常在睡夢中因小腿抽筋醒來,原以為是鈣質攝取不夠引起,於是天天喝牛奶、吃鈣片,但小腿抽筋狀況仍未緩解;抽血檢查後,才驚覺是鎂元素缺乏導致,經由飲食調整,小腿抽筋現象不藥而癒。

陳詩婷列舉缺鎂五大警訊,包括難以入睡、容易抽筋、骨質密度變低、注意力不集中、難以放鬆。

鎂鈣失衡

增加骨鬆風險 

首先,缺乏鎂元素,大腦難以下達放鬆的命令,所以經常有難以入睡的困擾;其次,鎂與肌肉放鬆、收縮有關,因此人體任何部位出現緊張、痙攣或僵硬,尤其經常半夜小腿抽筋者,可能是體內「鈣鎂失衡」導致。

陳詩婷說,「鎂」中不足者,通常鈣質與維生素D的利用也不佳,會導致低血鈣症;身體為平衡血液中鈣的濃度,會促使副甲狀腺素分泌,提取骨頭裡的鈣元素,以提高血液中的鈣濃度,長期下來會降低骨質密度,增加骨鬆風險。

鎂參與醣類、脂肪與蛋白質三大營養素代謝、合成與利用,體內鎂含量不足,身體就難以將吃進去的食物,進行能量利用。

由於大腦是身體消耗能量較多部位,若經常鎂不足,容易出現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與失眠的道理相通,因為鎂元素不足,身體將無法調節血清素和GABA等神經遞質,就會間接導致大腦無法放鬆。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建議,鎂元素一天標準攝取量,成人男性為每天三百八十毫克,女性為三百二十毫克,懷孕婦女為三百五十毫克;至於攝取來源,則以深綠色蔬菜、全榖根莖類、堅果類的含鎂量最高。

陳詩婷說,只要三餐主食有一餐以「糙米」或「五穀飯」替代精緻白米,三餐蔬菜至少有一半是深綠色蔬菜,每天吃一小把堅果,基本上身體就不會缺鎂。這也是國健署衛教民眾「天天五蔬果」,多攝取深綠色蔬菜的原因。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