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物醫生 挖掘課本沒教的故事

李祖翔 |2021.05.18
3253觀看次
字級
龍山寺的百年佛鼓,外觀呈現紅色,鼓面有模糊的太極與朝日彩繪。 圖╱邵慶旺提供
士林魚路古道的巨石碑出土後,目前暫置於岩山里辦公處。 圖╱邵慶旺提供
邵慶旺向學生解說古文物檢測、清潔的注意事項及佛鼓的許多細節。 圖╱記者李祖翔

文╱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

「走上這條路,是想為後人釐清歷史謎題、留下歷史脈絡,借古鑑今。」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有章藝術博物館文物維護研究中心主任、古蹟藝術修護學系助理教授邵慶旺,是「古文物醫生」,投入大量時間與精力,和收入不成正比,卻樂在發掘課本找不到的故事。

4月時,台北市文化局與艋舺龍山寺合作,將珍藏的珍貴佛鼓,移至龍山文創基地展示。佛鼓退役超過半個世紀,邵慶旺對它的「來歷」產生了興趣,首先是竹釘的構造,顯然不是近代銅釘手法,其次鼓皮後有2面黃銅大鑼,提升聲音質量,上有墨書落款壬戌年冬月,即1922年11月,近百年歲月。當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鼓身是紅色時,他仔細推敲後竟說:原本是綠色。

「鼓皮側邊的圓形斑點,不是褪色,而是後來覆蓋的漆掉了,露出本來面貌。」經過清理及雷射掃描、X射線螢光分析,邵慶旺解構佛鼓更多身分之謎。

文物連結生活 借古鑑今

民國40多年出版的書曾記載百年佛鼓的樣式,由於不是彩圖,引發諸多猜測,例如圖片是相機拍攝還手繪?上面的龍紋怎麼消失了?這是給匠師的底稿還是最初的樣貌?這些都有待日後解析。

邵慶旺說,修復前要先檢測和清潔,如佛鼓就有半公分厚的灰塵,上面油煙、髒汙多,年久變形、鼓皮破損、結構凹陷,才不敷使用,修復的成本遠高於買新的,但文物的保存有其特殊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文物」與「古物」的區別,沒有法定身分的叫文物,反之可申請政府補助或維護的稱古物,龍山寺建築屬於國定古蹟,所擁有的佛鼓卻沒有另外指定為古物,若非教育部近年推大學社會責任(USR),撥了經費讓學校做研究,還沒有協助佛鼓修復及其他與生活息息相關等文物維護的機會。

邵慶旺重視文物,是認為與生活密切的連結,「路邊的石頭沒有價值,但與古人有關它就有意義了,如日本長崎縣平戶市有一顆石頭就被列為景點,鄭成功在它旁邊出生而稱誕生石。」他還說,復原文物最初的圖像、造型,還能提升美學價值。

日前他研究赤崁樓,發現常被聯想為赤嵌樓象徵的石碑,二者沒有關聯,「石碑的位址是赤嵌樓原址,日本時代街道改正,遷到大南門,而後國民政府將石碑擺到了原處,才變成赤崁樓出入的意象。」不讓後人沿用錯誤的歷史,讓邵慶旺很有成就感,笑說,知道過去就可以知道未來,因為文物是負載、凝結時代的材料,能認識一個時代面對困境的思想與解決能力。

為文物找身分 證明價值

最近他在研究清光緒29年建造、從金山到士林的魚路古道,儘管與地方發展有關,卻無法受政府保護,熱心的岩山里里長發現2座石碑埋在柏油路下,挖出竟屬日本時代的巨石碑文物,但政府表示,要申請維護,必須證明它有價值,這份工作就落在充滿使命感的邵慶旺團隊手上。

石碑出土後現存於士林岩山里辦公處,地方耆老說,石碑置於原處,可能被視作道路鋪設使用,為魚路古道起點與終點,一塊石碑應刻有整修古道的歷程,為說明式紀念碑,一塊是記錄出錢出力的捐獻芳名,有趣的是在他們拓印、檢測時,第4個捐錢的人名竟是研究助理的祖先。

邵慶旺從小愛讀歷史,沒有物證、不知如何驗證是他投入研究的最大動機,不只滿足好奇心,也為世界留一些貢獻,令他欣慰的,是市場漸漸蓬勃,這一行除了使命也吃得飽,「有企業家收藏北宋汝窯瓷,『鑑定』身分後就賣出10.1億天價!」他的學生看見未來的發展性,9成5以上都成了修復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