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鐘聲 】老牛石牛病牛

文/黃羿瓅 |2021.05.17
915觀看次
字級

文/黃羿瓅

牛,是中華風俗文化裡苦幹實幹的象徵。尤其老牛辛苦一輩子,總在稻禾成熟時節,償還一年耕耘債後,才有較長的休息時間。宋朝孔平仲〈禾熟〉詩裡便如此描繪:「百里西風禾黍香,鳴泉落竇穀登場。老牛粗了耕耘債,齧草坡頭臥夕陽。」刻畫真實自然,我們彷彿看見金秋的耕牛躺在坡上愜意的嚼草,享受夕陽餘暉。

而張舜民在〈村居〉裡的畫面是:「水繞陂田竹繞籬,榆錢落盡槿花稀。夕陽牛背無人臥,帶得寒鴉兩兩歸。」一樣是勞累工作之後的夕陽時分,牧童不在,牛背上停了一兩隻烏鴉,隨老牛沿著田間小路回家去。摹寫的鄉村場景詩情畫意,令人感受到靜謐的美感與和諧氣氛。

其實牛是有脾氣的,在沒有被人類控制、馴化的情況下,也極具個性和危險性。李白年輕時見到一塊很像牛的大岩石,心情是激盪的,想到它在高巍的山中躺臥了幾千年,我們詩仙就浪漫的為它寫下〈詠石牛〉:「此石巍巍活象牛,埋藏是地數千秋。風吹遍體無毛動,雨打渾身有汗流。芳草齊眉難入口,牧童扳角不回頭。自來鼻上無繩索,天地為欄夜不收。」形容大風吹過石牛毛也不動,暴雨打下卻渾身汗流;青草長得再長它吃不下,牧童使勁扳角也無法讓它回頭。尾聯的兩句最有哲理,說因為石牛鼻上沒有繩索,平常以天地作欄,夜裡也不被圈圍。詩人大方讚美這「牛脾氣」,實則敬仰那些堅守自我,想要保持質樸純良及自由的人。這比喻不寫羊,不寫馬,必得是牛呀!簡單的文字,卻詠物生動,也有一定程度的托物喻己,讓人更深入了解了詩仙的性格。

而宋朝人李綱,更將詠物詩的借物抒懷發揮到極致。他是宋徽宗時進士,官至監察御史,亦是著名的抗金大將。徽、欽二帝被擄的「靖康之難」後,宋室南渡,高宗即位,命李綱為宰相。他力圖革新,然皇帝只想偏安,對復國興趣缺缺,所以李綱主政僅七十五天,便遭高宗罷去相位。後來他又多次上獻抗金計策,皆不被採用;遭貶官至武昌後,仍憂國憂民,寫下〈病牛〉一詩。

一般詩文中出現牛的身影,大多是為點綴靜態山水才穿插一二的,但李綱整首寫牛,托牛以言志。〈病牛〉:「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但使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從前的農業社會,一頭牛耕一輩子田,幾乎負擔所有生產工作,長年累月筋疲力盡,還積攢了一身傷病。如今牛老了,病了,快要死了,卻仍無怨無悔,只要眾生都有了溫飽,就算用盡最後一絲力氣,牠都在所不惜。李綱以耕牛自況,一生為國為民,最後壯志未酬,憂憤而死,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真實寫照。

〈病牛〉這首質樸無華,卻使人動容的詩,展現了李綱偉大的愛民情操,得以傳頌千古,尤其「但使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二句,可謂奉獻自我的最高級。今雖世風日下,卻仍有不少這樣的人,勤於耕耘,願意付出心力、慷慨奉獻,只要能有用於團體、家庭、社會、國家,自己再怎麼辛苦,都是值得的。同樣的,清末被道光帝流放的林則徐,其為人所傳誦的名句「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我們也該深刻品味,且若能起而力行,人生會有不凡意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