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全台北校園內最大的生態池昨天落腳北投區清江國小,為營造生物棲地,加強池底不透水性,主辦單位奇岩社區發展協會邀請社區居民、學生及老師,一起捲起褲管,用雙腳踩踏生態池底,並親手種植台灣水韭、水簑衣等原生植物。
耗資八十萬,占地百坪的清江國小校園生態池,是行政院文建會補助,也是奇岩社區發展協會繼去年在北投崇仰公園小型生態池後,第二個綠色生態營造。理事長蔡瑞美表示,藉由興建生態池,希望能連結水系空間與校園環境,並帶領師生認識附近中崙仔溝水系。
生態池規畫者、荒野保護協會陳德鴻老師說,一共四個大小不同的生態池,是仿造北部天然溼地所做,有溝渠、水田,水有急流緩波,且循環流動。周邊還會種植水柳、燈心草以及穗花棋盤腳等水生植物。
他說,踩踏池底俗稱「牛踏層」,是用腳將泥土採爛,增加泥沙堵住土壤細縫,用天然方式阻絕水,而不用水泥、塑膠布,就像古早水牛犁田翻動土壤一樣。
清江國小校長徐金章穿著涉水衣和學童一起下水踩踏。徐金章說,校內有這樣一個生態池,不僅讓師生實地觀察水生植物,還能傳遞保育概念。清江國小三年級的李秉淞則是手抓池底泥巴,與同伴玩得不亦樂乎,並笑說「太好玩了,下次還要踩」。
奇岩社區發展協會舉辦生態池解說課程與活動,將於十二日(學生)、十一月十四及二十一日兩天(老師)報名,同時開放社區居民參加。報名電話(○二)二八九五六八三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