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行政院昨提出三接外推方案,強調顧供電也護藻礁,但環團批評這不是「雙贏」而是「多輸」,破壞藻礁又影響供氣,應評估短期使用浮動式接收站、長期另覓適合地點興建三接等其他作法;學者則說,棧橋及工業港開發會改變水流環境,外推不一定能解決生態問題。
珍愛藻礁公投發起方認為,藻礁從岸邊朝外海延伸五公里,在此範圍都會影響藻礁。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說,只外推一點仍對生態不利,且無論一公里、一點二公里甚至五公里,都不該在大潭蓋三接,因棧橋等工程還是蓋在礁體上,照樣建堤防、施放沉箱,外推根本只是「假動作」。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鄭明修也表示,三接對生態最嚴重影響是外擴工程,棧橋及工業港都會改變原本的水流環境,其實推出去外面還是有生態,現在堅持在觀塘蓋三接,可能是因為「頭都洗下去了」,但遷址仍會是比較好的作法。
潘忠政:及早評估遷離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陳憲政說,政府過去承諾評估所有替代方案及公開用電需求、空汙影響等資料,但行政院至今未討論浮動式平台,「誠意不足」,昨也只提出幾張資料不足的簡報就說外推最好,非常草率。
外傳民進黨民調有六成民眾贊成三接外推,立委洪申翰也發文指離岸一點五公里就沒藻礁,藻礁公投領銜人潘忠政質疑民調是民進黨丟風向球,與洪申翰的發文,兩者相互配合,他要求至少外推五公里,不離開大潭藻礁都非可行方案。
潘忠政呼籲政府及早評估各種三接遷離大潭的方案,不要繼續在大潭打轉,並應公開所有資訊,讓大眾了解。他說,藻礁公投推動聯盟認為外推方案無法解決大潭海象不佳問題,且在生態敏感區大規模開發,仍有破壞生態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