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人才短缺問題恐愈來愈嚴重。圖為IC封測廠生產線示意圖。
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全球晶片荒延燒超過半年至今仍無緩解跡象,但半導體業不只缺晶片,隨著美國、中國大陸和歐盟等將打造半導體供應鏈列為推動重點,波士頓顧問公司(BCG)董事總經理徐瑞廷表示,IC設計人才攬用全球化,吸引和留住人才將成為關鍵,人才吃緊更成為半導體供應鏈的潛在風險之一。
台積發限制股防挖角
為防止大陸挖角我半導體人才,勞動部要求人力銀行不能協助企業在台招募人員赴大陸工作。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日前也宣布首次發行限制員工權利新股,將公司高階主管的部分薪資轉換發放股票,以吸引及留任高階人才。
大陸的「中國製造二○二五」將半導體自主化訂為目標,計畫在二○二五年將半導體自給率提高到百分之七十。而去年新冠病毒疫情爆發導致半導體供應鏈的斷鏈危機後,美國、歐盟也將打造半導體全新產能列為施政重點。徐瑞廷說,相關產業人才確實非常吃緊,尤其是未來半導體的需求愈來愈高,但是人才(供給)跟不上。
土洋工程師占比曝光
BCG指出,從全球人才的歷史成長率來看,可能不足以滿足產業的人才需求,以去年全球企業龍頭半導體設計工程師的分布來看,美國國內公司當地工程師的比率為六成二,外國工程師占比三成八;至於歐盟當地和外國工程師占比分別為百分之五十二和四十八;台灣的工程師土洋比則為七成五和二成五。
面對半導體業的全球搶人大戰,台積電為避免人才被挖角,在股價站上六百元、不少外資更將台積的目標價喊到「八字頭」之際,宣布將發行限制員工權利新股,對適用的高階主管在分紅時給予發放現金和股票並行的做法。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林巨峯表示,發新股給特定員工,在公司股價這麼好的時候,對員工是很大激勵;此外,台積發放新股的獎酬也和股東利益與ESG成果連結,長期而言對企業形象也很重要,因此透過獎酬獎勵員工多投入這方面。林巨峯說,台積這次只針對特定的高階主管,並針對特殊目的去獎勵,考量前景看好和股價看漲,對員工會有更大激勵。
不過,台積電除了要積極留才,也面對英特爾跨足晶圓代工的競爭壓力。徐瑞廷指出,英特爾不是專業代工廠,不會想把自己搞成「美積電」。他說,英特爾最核心的還是CPU,主要是要鞏固CPU的全球霸主地位,因此希望搞雙源採購,確保CPU要能做出來,這也是基於韌性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