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窩窩的團隊構思及林昕慧巧手下,打造出擬人化的藻礁女神。圖/林昕慧提供
擁有設計和編輯經驗的林昕慧,窩窩讓她能發揮所學,同時達到關心生態並助人的期望。圖/林昕慧提供
文/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
藻礁公投引全民熱議,為幫助民眾理解問題嚴重性,致力為動物發聲的網路媒體窩窩(wuowuo)不只繪製懶人包,還構思「藻礁女神」等漫畫吸引目光,設計總監林昕慧說,「漫畫」搭配專題是公司的特色,除了藻礁,也希望稀有的石虎乃至日常的黑冠麻鷺都被人看見,一起關心生態。
「從前從前,鵝卵石遍布海岸,藻類、珊瑚順著海流,攀上石頭,將風、浪、沙化為養分滋長……風之勁,浪之沫,以沙攪和,養千年只為了藻礁誕生。」在窩窩團隊的構思及林昕慧的巧手下,藻礁女神艾爾潔(Algae)誕生了。
在漫畫中,女神四周有著許多笑容滿面的生物,但隨著經濟發展,生態消失,艾爾潔的長髮也變了色。為抵抗罪魁禍首、要蓋天然氣接收站的萬電王,艾爾潔更號召台北港女神和林口港女神馳援。
圖文並重 為生物發聲
特別的是,有故事情節的藻礁懶人包,內容並不一味反對能源轉型政策,而在期許為生物發聲、提醒政策應有配套措施,最後帶出拯救大潭藻礁募資計畫,成果可謂豐碩,公投連署份數及保育資金都超過預期的目標。
窩窩的專題報導多以深度視野思辨動物議題,林昕慧說,太艱澀的內容不容易引人閱讀,所以設計成為報導的核心之一,「期許讀者先產生興趣,再深入了解議題」。他們花了很多時間在理解議題上,因為漫畫和文章是同步露出,素材很原始,得反覆消化,「藻礁地圖就畫了超過10次」。
相比藻礁的嚴肅,日前她繪製了輕鬆的黑冠麻鷺小漫畫,探討校園出現的怪鳥。她說:「牠體型大,招式奇特,是社群網站PTT鳥版詢問度最高的大鳥。」原來老一輩稱白腹灰背的水鳥為暗光鳥,即夜鷺,近年也指黑冠麻鷺與夜鷹,漫畫用有趣的形容比較3種鳥類的差異,幫助民眾認識易於親近的都市鳥鄰居。
林昕慧也分享讀者的反應,有爭議的專題,留言會有顯著的立場,正反評價極端,輕鬆的專題不談物種瀕危的沉重,會玩猜圖、遊戲,讀者多分享自己的故事,如在什麼地方看到過黑冠麻鷺,思考如何幫助周遭的小動物。
留心環境 議題千百種
如此另類的媒體角色,滿足了能發揮設計專長、關心生態並助人的工作期望,自台藝大視覺傳達設計系畢業,從事過刊物編輯與插畫、設計類接案的林昕慧,恰巧是窩窩需要的人才,儘管她從未接觸這樣多元的工作內容,依然期待、充滿工作熱忱。
她說,每人每月會有1個以上的專題要跑,還有1∼2件議題懶人包的製作,一周約要畫10~15頁線稿;做專題之前,得和記者、編輯討論呈現風格。
工作後林昕慧從只關心海洋、導盲犬議題,到留心周遭動植物、領養流浪貓,還發現議題有千百種,如寵物的照養、浪浪的餵養甚至安樂死都可以談很深。
開發商品如動物繪本,遊戲卡牌,及接網站、平面、海報等有動物科普知識的案子也是她要負責,最辛苦的是涉獵各種領域,不斷精進的學習是這一份工作最大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