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報報導近來廟會邀演,傳統歌仔戲不敵鋼管花車,這顯示城鄉差距、時代斷層,及文化變遷的問題。
過去在農村看歌仔戲、布袋戲等傳統戲曲,是老少咸宜的活動,但因經濟結構轉型,使得鄉村人口外移,傳統戲曲的觀賞人口出現斷層,進而逐漸式微,部分傳統戲班轉型為精緻劇團,登上國家劇院舞台,作為薪傳方式,但值得憂慮的是,傳統戲曲難以為繼,不僅在於缺乏觀眾,更缺乏編、導、演的有志青年傳承。
而鋼管花車的興起只是基於感官刺激,雖然國家地理頻道視鋼管花車為「民間特殊文化」,曾在節目中介紹,不過,大一家應換個角度思考,外國人眼中的民間特殊文化,是否隱藏著欠缺抒發管道的鄉間,因壓抑與禁忌而產生的「性」需求問題。
但城鄉間的教育及文化差距,使得鋼管花車變成「異色文化」,並朝不健康發展,又因在鄉間民俗、道德規範大於法律,所以不該一味以都會的角度抨擊是「色情」,而是要藉著對正神的尊重疏導,否則草根階層與都會人之間,無法對「色情」與「規範」找到平衡點,最後只能透過警方一視同仁的嚴加查緝,暫時將問題壓下來,但總有死灰復燃的一天。
「食色性也」是人類社會難避免的問題,因此,看待這些隨著時代演變的草根文化,若一味壓抑會產生更多的問題,應將其導向朝低俗卻不猥褻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