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緩、體僵、手抖 當心帕金森氏症

陳玲芳 |2021.04.09
2004觀看次
字級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四月十一日為「世界帕金森日」,專家指出帕金森氏症不亞於阿茲海默症,為第二常見的神經退化疾病;國內罹患此症名人,遠的有二○一四年辭世的音樂大師李泰祥,近的為金曲歌后詹雅雯。

此病有步伐緩慢、肢體僵硬、手腳顫抖等動作障礙,因非動作障礙病徵不易判斷,部分病患延遲一年才確診,提醒民眾,當身體出現疑似症狀,應至神經內科進一步檢查,及早確診治療,可延緩失能。

作惡夢、便祕

恐是前期症狀

台灣動作障礙學會理事長、高雄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祖功表示,帕金森氏症的致病機轉是大腦黑質部的多巴胺神經細胞退化,導致未能產生足夠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使肌肉活動受到不同程度限制,影響身體活動能力,造成運動功能失調;典型的三大症狀為行動變慢、肢體僵硬、手腳顫抖嚴重,統稱為動作障礙症狀。

林祖功指出,臨床統計,約八成帕金森氏症病人手部會顫抖,「慢動作」是診斷新病患的臨床依據,不過,也有非動作障礙症狀容易被忽略;當動作障礙出現,代表多巴胺神經細胞已退化約七成,會造成自律神經退化,早期也會出現憂慮、焦慮、嗅覺改變、腸胃不適、便祕、失眠等非動作障礙症狀,若能及早用藥治療,約有三成機率可同時改善動作及非動作症狀。

林祖功說,國內、外研究證實,病人在發病前十年,可能常焦慮、頻繁作惡夢,或出現激烈的睡眠動作,會在睡夢中大吼大叫或拳打腳踢等,這些非動作障礙早期症狀也是前兆;也有五到六成的病人常便祕,十年後確診。

好發50歲以上

手指操可檢測

他建議五十歲以上的民眾,可透過簡單的「帕金森手指操」來自我檢測,將右手伸直後打開手指,上下手指輕碰二十五下後,再換左手做,過程中如速度改變、動作變慢、停頓打不開或開合大小改變,可進一步至神經內科就診。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葉篤學表示,過去聽到帕金森氏症可能直覺聯想「手抖個不停」,其實靜止時的手抖,才是帕金森氏症典型症狀,真正在做事時手反而不會抖;民眾對帕金森氏症有誤解,甚至可能因此忽略早期症狀。

被譽為「台灣帕金森之父」、推動台灣動作障礙疾病醫療權威陸清松表示,帕金森氏症好發在五十歲以上,這年紀的患者通常事業有成,可以想像他們能掌管公司卻無法控制手抖,對自尊造成極大傷害,久而久之,也會影響到患者社交意願,減少接觸人群機會。

他指出,帕金森氏症為第二常見的神經退化疾病,估計影響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口約有百分之一;但他強調,帕金森氏症本身是良性,患者無須悲觀,經由有經驗的神經科醫師追蹤照護及接受藥物治療,多數病患在十至二十年內,都能得到相當程度的症狀改善,有些人甚至發病三十年仍然能自主活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