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盛宜俊
住家巷口的轉角處,有一家老麵館。這些年,如果家裡沒開伙,我偶爾會到該店光顧。
記得多年前第一次到店裡,除了忙進忙出的老闆夫婦之外,還有個國小的女孩也會幫忙收碗送菜,相當乖巧。倒是角落裡,坐了個約四、五歲的小男孩,手裡抱了只布偶,對著店裡的客人痴笑著。
很明顯地,依據小男孩的外觀和動作判斷,他應該是個遲緩兒。當時猜想是老闆的孩子,可能擔心他亂跑,所以帶在身邊照顧。之後過了好多年,那男孩慢慢長大,雖和他碰面的次數不多,但每次總能感覺出他的進步。
早年,當客人用完餐,老闆還得吆喝他過來幫忙收碗盤;漸漸地,他變得主動了,能夠把桌上的東西清理乾淨;現在,他還會招呼起客人、幫忙送餐點。即使說起話來依舊不夠流暢,但和客人的溝通卻沒什麼問題。
老闆娘也不避諱,偶爾會和我們這些熟客聊聊兒子的事。
那天,店裡的客人很少,我好奇地問老闆娘,怎麼好久沒有見到她女兒了?老闆娘笑說:「我女兒去年底結婚了,少了個得力的幫手,以後只有兒子能幫忙囉!」
「我看他進步很多了。」
「沒錯,我這孩子雖然先天智能障礙,但幸好是屬於輕度的。現在他在特殊學校上課,學校會教他一些基本技能,所以生活自理方面沒什麼問題。而且他很乖巧,不像一般的孩子調皮搗蛋,下課後也會主動留在店裡幫忙;只是反應慢了些,得慢慢教他。」
「將來他畢業了,如果想到外面工作,您會不會擔心?」
「不會!我們總不能照顧他一輩子。聽說學校有建教合作的庇護工場,專門接納身心障礙的孩子。只要他未來能自食其力,別給社會帶來負擔,我們做父母的當然支持。」
「您這間店生意那麼好,將來會留給兒子嗎?」
「做生意對他而言太難了,逼他做反而是害他。我寧可他賺能力可及的錢,雖然少,但有付出就有收穫。」
老闆娘樂觀且開明,我很贊同她的想法,不是消極地要兒子認命,而是積極地鼓勵兒子接受挑戰。天使慢慢飛,會飛得更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