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準公共幼兒園全面上路已超過一年半,全台準公幼數量達五成五,但縣市比例懸殊,有縣市達八成,卻還有六都縣市簽約率不到四成。教育部日前宣布八月起將再加碼補助兩千元,盼有更多園所加入,但私幼業者認為,補助都是給家長,園所加入意願不高,推測只有招生不佳的才會動念;也有幼教團體疾呼,準公幼僅是過渡政策,政府資源應回歸到增設公幼、非營利幼兒園。
根據教育部最新統計,除了連江縣全是公幼外,截至二○二○年九月,全國四千零九十九所私立幼兒園中,有二千二百八十二所收費符合簽約標準,但目前僅一千二百六十二園所簽約成為準公幼,約占五成五。其中又以雲林縣八成最高。但六都中,台中市、台南市簽約率不到四成,高雄市也不到五成;六都以外的花蓮縣、澎湖縣也不到四成。
成本考量 業者興趣缺
多縣市教育局處皆表示,業者興趣缺缺主因是成本考量,且加入後將受政府較為嚴格管控,普遍意願低。教育部規定在準公共政策第三年,教保員薪資必須提升到至少三萬二千元,花蓮縣教育處指出,平均一名教保員就要增加約五、六千元人事成本,又因收費有天花板,入不敷出,業者當然打退堂鼓。
台南市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各縣市狀況不一,難依此做比較;高雄市教育局也說,若私幼收費本來就低,其實也不需要加入準公幼;澎湖縣政府則表示,澎湖有九成幼兒就讀公幼,僅一成就讀私立幼兒園,簽約率高低意義不大。
教育部國教署說明,行政院少子女化對策計畫,是以「提高平價供應量」為重點,近三年已增設一千五百五十一班、超過二十二萬個公共化就學名額,增班量能為過去十六年的二點二倍。公共化(公幼、非營利幼兒園)供應量也已大幅成長,預計二○二四年前將再增加超過五萬個公共化就學名額。
幼教成長 經費漲5.2倍
少子化嚴峻,國中小就學人數連年崩跌,但學前教育卻是穩定提升。根據教育部最新統計,一○九學年度幼兒園就學人數突破五十八萬人,二至五歲學齡兒童淨在學率破七成,皆創下歷史新高。隨著學前教育人口增長,教育部與衛福部也持續大撒幣,二○一六年學前經費僅一百五十四億元,二○二三年將高達八百五十億元,七年內學期教育經費成長五點二倍,漲幅相當驚人。
家長有送托需求,政府也持續大撒幣推動平價教保服務。教育部去年學前教育經費是三百四十億元,今年三百九十億元,明年一舉躍升至五百零二億元。
不僅幼生人數連年創新高,教育部統計,一○九學年度幼教專任教師達五點七萬人,較去年增加約三千人,目前僅少於國小教師,各級學校學生、教師人數連年萎縮,只有幼兒園需求一枝獨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