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春秋】孔子觀欹論道

文/陸茂清 |2021.03.23
1985觀看次
字級

文/陸茂清

山東曲阜孔廟的聖蹟殿,以保存記載孔子一生事蹟的聖蹟圖得名,內有孔子〈觀欹論道〉石刻及〈觀欹器圖〉,說的是孔子與弟子們邊看欹器邊議論,喻示「謙受益,滿招損」的道理。欹器,是古代一種構造奇巧的汲水罐器。

《孔子家語》、《荀子‧宥坐》及《韓詩外傳》等古籍中,都記載孔子「觀於魯桓公廟」的故事。這是孔子開的一堂「現場教學」課程,與學生共勉。

一天,孔子帶著學生去朝拜魯桓公的廟堂,見堂上擺著一件祭器,學生問是何物。孔子也未曾見過,但他不是不懂裝懂巧言搪塞,而是向看守廟堂的官員求教,得到的回答是「宥座之器」。他想起來了,說:「聽說欹器空腹時傾斜,注水一半時平正,水滿時傾覆,是否?」守廟官員點頭認同。

孔子便囑子路取水來。水取到後,孔子往原本斜躺著的欹器裡注水,欹器漸漸豎了起來,水注到一半時,欹器已端端正正站在那裡。當他繼續把水向欹器裡傾倒時,欹器突然倒了下去,水流滿地。

弟子們不約而同稱奇叫絕。孔子神態嚴肅又語重心長說:「世間哪有滿了而不傾覆的呢?做人就如這欹器一般,切不可自滿。學而不厭,蓋棺乃止,自滿者必覆,汝等務必牢記在心。」弟子們異口同聲:「謹記師長教誨。」

受孔子「觀欹論道」的啟迪,多有帝王古為今用,在皇宮裡擺設欹器,借欹器「滿則覆,中則正,虛則欹」的特點,告誡君臣持滿戒盈,保國泰民安,江山永固。如今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裡,就陳列著一座銅制欹器。

據專家考證,人們後來用以自警自戒的「座右銘」,就是由欹器演變而來,只是由此物變成了文字的格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