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重逢】佛光麵與無患子樹

文與圖╱歐銀釧 |2021.03.19
3787觀看次
字級
無患子樹的羽狀複葉在夜色裡發亮。圖╱歐銀釧
裝有不同種子的祝福禮物。圖╱歐銀釧
樸實的木桌上擺了達摩祖師雕 像、酪梨、石榴和苦楝子。圖╱歐銀釧

文與圖╱歐銀釧

「還記得那年我們在台北嘗了一碗豆漿湯底的拉麵,香濃美味。希望能再嘗嘗。」春日,國外友人寄來賀年的電子郵件,提到他的新年新願望。
受到新冠病毒疫情衝擊,友人來台的計畫被迫暫停。他寄來全家的合影,細說近況。前年冬天我們才在台北相聚,時間過得好快,一下子又是陽春三月。信末,他寫道:「在這全世界都面對困難的時刻,祈願二○二一年情況會好轉。」

照片中,他和妻子各抱著一個孩子,微笑的看著鏡頭,他的妻子婉約淡定,一歲和兩歲的兒子滿臉天真。背景是他家種的黃金葛。
他在二○一八年和二○一九年的冬天隨著訪問團來到台北,我們利用他在會議之外的時間,相約在佛光山的台北道場滴水坊見面,行程匆忙,他讓我逕自點菜,於是我點了兩碗麵和三碟小菜。

我們在熱騰騰的湯麵香氣中相聚。他先喝了一口湯,臉上有著驚喜,「這是什麼湯?很好喝。」我說是豆漿,他眼睛一亮,又再喝了一口,追問麵的名稱?我答:「佛光麵。」他驚喜的說:「果真佛光麵,嘗了之後,心裡好像充滿希望之光,佛光普照。」

吃了一口麵,他再問,是哪位名廚的料理?我請來滴水坊的人員查詢,她說,這是豆漿麵,是佛光山星雲大師親自傳授、指導的創意料理,又名「佛光麵」。
沒想到他一直惦記著這碗麵,一直以為我們今年可以共同吃麵,但是疫情阻隔了相聚。

念著遠方友人,念著麵滋味,初春,我約住在滴水坊附近的朋友阿暖一起去嘗佛光麵。

阿暖喜歡植物,我常接到她拍攝的花草樹木照片。去年秋天,她傳來一棵枯槁的無患子樹,枯葉迴旋,扭曲蜿蜒,迎向蔚藍的天空。連續幾張都是樹,最後一張是一隻小鳥站在樹枝上。

常看到無患子的洗浴用品,卻是第一次看到無患子樹的照片。她說,是在台北道場樓下拍到的。我反覆看了幾次,心想,為什麼我去過多次,卻未遇見無患子樹?是我總是匆忙?照片帶著禪思,是她的心風景,也是我的心糧。

隔了一段時間,她又傳來已抽新葉的無患子樹。好快,我還在為矗立於寒風的無患子樹憂傷,沒想到樹已抽新葉,春天悄悄來了。我回電郵謝謝她,提到要找時間去看無患子樹。她說,如果到台北道場,可以打電話給她,順道去滴水坊品嘗佛光麵。

認識多年,她總是以植物的照片表達關心,每張都讓我浮躁的心沉靜下來。某日,她傳來一張照片,又使我沉思許久,那照片遠景是達摩祖師的雕像,前景是一張桌子,上面擺放了酪梨、石榴,還有好像是無患子樹的種子,是嗎?她回電郵:「非也,是苦楝子。」她附加另一張:烏臼的種子與觀世音菩薩的雕像合影。

我想起多年前,曾和幾個朋友去河南的少林寺,拜訪達摩祖師面壁之處。記憶飛來,那晚,重新溫習達摩祖師一葦渡江的傳說,想起大家在攝氏零下八度的曠野喝咖啡的往事。

「好美的烏臼種子。謝謝你寄來慈悲的雕像,深受感動。想念滴水坊的佛光麵。」我回電郵給阿暖。

一日,她電郵說一位愛植物的友人和她見面了,兩人交換了花樹心得,「溼冷落雨的日子,佛光麵加點辣椒更美味」。這封電子郵件帶著麵的香氣。那天晚上,無患子樹入夢,奇怪的夢境,我竟在羽狀複葉上寫字。

初春,終於找到一個傍晚,我戴上口罩,搭車去看無患子樹。我早到了,在台北道場外繞了兩圈,沒看到和照片中相似的樹。心想,也許種在台北道場裡,於是上樓去。問了五、六個人,都沒有人見過。

到約定的時間,阿暖和同事來了。她領我去她工作的地方,這才發現,她拍的是她面向窗外的辦公桌,達摩祖師的雕像,酪梨、石榴都在桌上。

我們置身在她拍的圖像裡,聊起無患子樹。到底在哪裡?她說在戶外,稍晚去看。她送了一個玻璃瓶,裡面有乾燥的無患子果實、月桃、紫薇花及燈籠果的種子。另有一陶瓶插了烏臼種子及一顆香楓種子,兩瓶以著名陶藝家尤尉州的拙樸拖盤托起。

晚餐終於嘗到思念的佛光麵,豆漿湯底,搭配豆包、青菜、蘑菇和拉麵,樸素美味,和我之前嘗的一樣。她特別加點涼拌豆腐、黑木耳、燙青菜。每一道都清爽可口。我們坐在十樓靠窗的位置,窗外是天空,華燈初上,萬家燈火。

我傳訊告訴國外友人,正在嘗佛光麵,他立即回訊,讓我幫忙嘗一口。「想了一整年,以為今年又可以嘗到,世事真是難料。」

餐後,我們繞去佛光緣美術館賞畫。夜晚七點多,阿暖領路,來到一個有樹林立的地方,依著一點光,靠近幾棵樹,她指著其中兩棵:「這就是無患子樹。」
仰首看著那迎向天空的壯碩挺拔主幹,看著那翠綠的羽狀複葉,我脫口而出:「真美,原來這是你鏡頭下的無患子樹。」天空有月亮,她拿起手機,想拍下月亮與無患子樹,忽然,有一朵雲往月亮移動,月色變得朦朧。她邊按鍵邊說:「沒關係,剛剛已看到月亮了。」

晚間,回到住處,阿暖傳來她仰角拍的照片,依稀看見一點點月亮穿過烏雲,透著光,無患子樹的羽狀複葉在夜色裡發亮。我拍的則是平面角度:兩棵靜靜佇立的無患子樹。

我把她拍的無患子樹傳給國外友人,熱愛攝影的他讚美阿暖拍得真好。他說他查了資料:無患子樹別名鬼見愁,為眾鬼所懼,以其木材製成的木棒可以驅魔避邪,因此名為無患。祈願疫情快過去,下次來台北,希望帶著家人來嘗佛光麵,探訪無患子樹。

深夜,對著窗外的月光,凝視阿暖送的兩瓶果實種子,每顆都是她散步的記憶。她喜歡步行,種子是她撿拾晾晒的,看著瓶子,想像她散步與經過的地方,彷彿置身大自然,煩躁漸漸消失。

這份禮物在我心田播下寧靜的種子。我把遠方友人祈願來台的心曲化成一顆看不見的種子,放進阿暖送的祝福瓶子裡,祈求大家度過疫情,平安相聚。♣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