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近來全台各地爆缺水危機,水資源缺乏問題引發各界討論。經濟部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昨天表示,極端氣候頻繁,將投入新台幣一千六百億元進行水資源建設,如建置備援管線、興建再生水廠、強化海淡廠等,預期二○三一年後,每年可增加十億噸水量,約全台三個月用水。
王藝峰指出,台灣平均年降雨量達二千五百毫米,相當於八、九百億噸用水,但是山高水急,約有五百多億噸雨水直接流入海洋,加上降雨型態不均,只要五、六月梅雨沒有報到,夏季若是沒有颱風和午後雷陣雨,就會面臨缺水危機。
王藝峰進一步表示,開源包括水庫清淤、興建人工湖、伏流水、再生水廠、海淡廠、抗旱水井,如鳥嘴潭人工湖預計今年底通水,對中部水情有助益;高雄大泉伏流水、苗栗後龍伏流水也有幫助。
依照進度,預計二○二六年前會蓋好十一座再生水廠,每日可供應三十三點四萬噸水源,王藝峰說,早期只有離島興建海淡廠,後來在台南、高雄、新竹都有。
王藝峰說,全台有一百六十口抗旱水井併入自來水系統,每天供水三十四萬噸,其中,新竹就有十七口,最大供水每日三點二萬噸;台中地質較穩定,建置五十八口,每日供水十三點七五萬噸。
節流則從換管線做起,如自來水漏水率已降至百分之十三,同時要求工業大戶提高節水比例,並呼籲民眾節約用水;調度包括桃竹幹管提早通水、機動運用RO移動式淨水設備、各區域實施減壓供水與減量供水等,確保五月底前供水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