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緯憑藉科技 聽見神像說話 羅智華 |2021.03.16 語音朗讀 533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嘉義布袋太聖宮的「魍港媽祖」,在李建緯團隊的科學鑑定下,確認媽祖神像的手勢、后冠及神像背椅,是源自於明末清初的傳統工藝。圖/李建緯提供李建緯在調查過程中,常發現驚喜。 圖/李建緯提供李建緯十年來走訪全台上百間寺院宮廟,為宗教文物做普查。圖/李建緯提供 【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學者李建緯因喜歡歷史文物而開始調查寺廟宗教,十年來走訪全台各地上百間寺院宮廟,記錄與普查宗教文物,出版《台灣傳世宗教文物研究》、《聖物廕福興》、《萬和藏珍》等書,期盼為這些珍貴文物研究與保存盡一份心力。宗教文物為何需要調查?任教於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研究所的李建緯表示,寺廟文物可說是宗教信仰重要一環,但由於香爐、匾額等文物容易被搬移,加上時代變遷、天災或人為等因素,導致受損甚至遺失,因此針對宗教文物普查建檔刻不容緩;不僅能為寺院宮廟保留重要歷史,甚至還能從中找到連廟方自己都不知道的信仰脈絡。調查鑑定 學者如科學家想要一探宗教文物前世今生,得仰賴現代化的科學檢測方法。李建緯說,文物的調查鑑定過程就像是科學家作研究,得出動高倍數顯微鏡、紅外線、紫外線、X光機,甚至是XRF(X射線螢光光譜儀)等儀器,才能在不傷害到神像或神位牌等文物情況下,深入檢測與分析。「文物自己會說話,藉由調查過程,常發現令人意外的驚喜!」正所謂見微知著、一葉知秋,李建緯談到,透過宗教文物的普查與研究,可助廟方釐清文物種類,了解其形態、年代以及沿革脈絡、工藝價值等。他以寺廟常見的石碑為例,碑上常會提到是某某地方信眾敬獻,藉由其文字敘述與石碑材質,可從中得知宗教信仰的傳播範圍有多廣;還可從香爐等文物調查,了解當時歷史發展、文化脈絡與貿易往來情況。提出證據 讓媽祖受保護嘉義布袋太聖宮的「魍港媽祖」,也在團隊的科學鑑定下,確認媽祖神像的造形風格、服冠制度及神像背椅,是源自於明末清初的傳統工藝。透過地方上的開發史,搭配X光掃描、材質分析與XRF漆層等科學檢測後,揭開魍港媽祖的歷史面紗,是目前被確認最早渡海來台的媽祖神像之一,也因此獲得文化部指定為重要古物,並予以妥善保存。歷史悠久大里杙福興宮,一直被認為與一七八六年的三大民變之一、林爽文事件有關,也是該事件的起義地。但廟方苦於找不到相關證據,幸好李建緯與團隊在廟裡找到當時的僧人牌位,透過紅外線分析穿透牌位蓮座的煙薰層,找到確切的創建年代,讓這段重要歷史重現世人眼前。「相較日本是以文化財的方式來保存歷史文物,台灣在文物普查與保存機制上還有待努力。」李建緯語重心長表示,要推動全面性的文物普查,避免多頭馬車、各行其是,除仰賴公部門的資源投入與制度建立外,最大問題還是在於人才不足。為此,他積極協助文化部進行建立文物普查人員培訓機制 ,希望透過研習課程培訓人才,幫助台灣更有系統性地普查文物,讓宗教文化永續相傳。 前一篇文章 5世紀教堂出土 披露修道士生活 下一篇文章 新馬寺開學禮 與佛相約行三好 熱門新聞 01新加坡佛光山 響應種族和諧日2025.07.3002佛光青少年交響樂團 回山尋根演奏2025.07.3003佛教團體互信合作 跨宗派供僧 洛杉磯佛光人供養正信僧寶2025.07.3104臘腸狗吃飯 堅持帶好友共享2025.07.3005西澳中華學校 議員參訪肯定辦學2025.08.0106菲律賓慈恩寺 祈觀音護佑佛光寶寶2025.07.3107藝術翻轉醫院 療癒心視野2025.07.3008里約佛光人親子慢跑 共享美好時光2025.07.3109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談禪 6-22025.07.3010俄 8.8 強震 海嘯淹沒小鎮2025.07.3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紐西蘭北島一日禪 找回清淨本心佛光山尔有寺獲贈 兩岸藝術家阿彌陀佛書法佛光山三好兒童英文營 小朋友開心說英文三好四給MVP之星 善行9學子獲獎西澳中華學校 議員參訪肯定辦學迎接世界鐵人三項決賽 南天寺入列宣傳地標 作者其他文章國際生物奧賽 我奪1金3銀奇美音樂節 12把名琴輪奏百年法蘭西 南華推跨域課程 寵物文創獲好評2025藝術自造祭 體驗造字、製書 宜蘭普查歌仔戲 成果亮相佛大特色科系 分發率逾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