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運動卻肌力衰退 專家:要改變3種習慣

 |2021.03.15
1702觀看次
字級
規律、高強度和項目多元的3種運動方式,有助於保持年輕。圖/Unsplash

【本報綜合報導】現代人愈來愈重視運動,而這也是保持年輕的一種方式,雖然早上公園可以看到很多民眾在運動,但多數都是甩手、拍打和走路,但若是運動不規律、強度低、項目單一等三大運動問題,恐怕無法保持年輕,還會是造成未老先衰的原因之一。

想到才運動

圖/Unsplash

體育署公布的最新《運動現況調查》發現,全台灣規律運動人口為33.6%。從年齡層來看,65歲以上的退休族規律運動的比率接近6成,但還在職場打拚的30歲至65歲的中年,只有2成左右有規律運動習慣。

運動強度低

圖/Unsplash

台灣人運動強度低,不喜歡流汗、不喜歡喘。依運動強度來看,運動時選擇會流汗也會喘的民眾,隨年齡如陡坡般下降,20歲的人約有一半的比例會選擇這種運動強度,但調查50歲的人發現,幾乎是每3個人才一個(36.1%)。

運動偏食

圖/Unsplash

從《運動現況調查》來看,台灣人最常做的運動是散步、走路、健走(55.2%),其次是慢跑(21.6%),排名第三的是爬山(13.2%);排名其後的籃球、瑜伽等項目,全都掉入一成以下。走路是不錯的運動,但無法抵禦肌肉無情的流失。

美國春田學院體育博士何立安認為,中老年人的肌力訓練有燃眉之急,因為肌力退化提高了運動難度,進而減少運動的意願,也就造成肌力下降,這是「一旦開始就會愈來愈嚴重的惡性循環,要阻止退化,必須要有足夠的刺激強度才會有效果。」

許多人怕肌力運動強度高會造成受傷,其實肌力運動並不只是給健美選手、運動員或動作片男主角,最能從肌力運動得利的,就是中老年人。許多研究都已經證實,只要經過3個月的重量訓練,就能建立肌力。

圖/Unsplash

但中年後的肌力訓練,比起追求健美的線條、追求爆發力的訓練,更需要著重功能肌力訓練,如走路、蹲下搬起重物、推開沉重的門,或只是從椅子上站起坐下等,每一天會用到的動作所需要的肌力與肌耐力。

訓練功能肌力時,通常會運用自己的體重做徒手訓練,較不依賴器械,且能避免受傷,不只避免運動傷害,更包括日常生活不小心的受傷。

老年人如何運動增肌 4招運動在家就能動

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對於中老年人運動建議如下,不見得要上健身房,也不需要特殊的器材,就能開始基本的運動。

阻力運動

圖/123RF

阻力運動就是訓練肌力,運動類型包括徒手練習和使用阻力式運動器材。如果沒有做過任何阻力訓練,一開始最好找個教練或尋求指導,正確的姿勢能預防運動傷害。

耐力運動

圖/123RF

能提高心律、加強呼吸的運動,透過耐力運動可以有效率地將氧氣送到身體各部位,像是騎自行車或固定式室內腳踏車、慢跑、快走、游泳或水中運動。

柔軟度運動

圖/123RF

可以幫助你身體更靈活,也可以消除肌肉、關節緊繃帶來的疲勞,伸展、太極、瑜伽、皮拉提斯等都是好選擇。

平衡運動


圖/123RF

提高保持平衡的能力,能幫助你降低跌倒的風險,像是雙腳站立到單腳或以腳跟站立、以腳尖站立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