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水利署與竹科管理局、園區同業公會及新竹市府,昨邀竹科廠商共商未來水資源規畫與抗旱應對。水利署說明,目前每天從桃園支援新竹的水量已逾二十萬噸,署長賴建信更說,未來可做到「減供不停供」。
經濟部長王美花在立院答詢表示,竹科環評雖承諾不鑿井,但按災害防救法第三十一條,異常狀況下可透過鑿井臨時應變。竹科園區管理局長王永壯答詢也說,「竹科的環評不允許取地下水」,但竹科將向水利署調閱水文資料,分析園區內的水質、水源、地質等。若條件允許,管理局會向環保署申請環境影響差異分析,爭取鑿井。
科學園區同業公會理事長李金恭說,竹科廠商已開始憂心水情,也逐步啟動水車載運;未來在台積電及周邊產業、企業擴產、擴廠下,對於用水的需求「只增不減」。
科管局副局長傅金門說,園區供水目前採總量管制,對水源開發科管局也有進行,雖然產業節水非常重要,但治本之道仍需長期規畫。
新竹市長林智堅表示,政府已「上天下海」想盡辦法找水,包含人工造雨、海水淡化,而除現有十七口抗旱水井,市轄還有十二口水井,也都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抗旱支援。
竹市府工務處說,目前「北水南調」每天可供大新竹地區超過二十萬噸用水,並在寶二水庫實施人工增雨,南寮緊急海淡設施每天可供水一點三萬噸,客雅水資源中心每天可供一千五百噸再生水作為工業冷卻水,十七口抗旱水井每天更可供水三點二萬噸;六月底前市府取消工業水井地下水權限制,鼓勵企業可多利用自有地下水源,紓解用水需求。
行政院長蘇貞昌昨下午視察竹南頭份水資源回收中心新設的RO移動式淨水設備,每日可提供一千五百噸水源供產業使用,外苗栗明德水庫大潭工作站元月也完成砂濾級淨水設施。
新北市長侯友宜指出,新北會提供更多水資源幫助比較缺水地方,每天板新水廠提供二十萬頓的水給桃園,也會支援給新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