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對台灣下鳳梨禁令,部分外銷商開始轉單到日本,卻傳出現削價競爭,價差逾百日圓,農委會昨祭出兩策略,若產地收購價格每公斤低於二十一元,或果品品質不佳、未符合檢疫及農藥殘留標準,將不給予補助。
屏東縣為國內鳳梨最大產地,三月下旬率先進入產季高峰,縣長潘孟安昨到麟洛鄉泰吉果菜生產合作社舉行外銷新加坡記者會。他憂心地說,傳出外銷市場價格失衡,演變成「自己打自己」,也呼籲農民不要恐慌搶收。若屏東鳳梨價格崩盤,後續高雄、台南及嘉義等產區也無法倖免。
有日商反映,台灣鳳梨在日本價格一顆五百五十到五百九十八日圓,有部分低到四百五十日圓。潘孟安說,採購鳳梨是好事,但長期合作的日本貿易商肩負關稅、冷鏈,倉儲等成本,短期採購者只是一次熱血,恐讓供銷體制紊亂。
農糧署會從產地落實查核管制機制。農委會昨公布兩個控管策略,今年三月一日至十二月二十日實施鳳梨拓展及行銷獎勵補助計畫,訂定兩個機制,包括鳳梨產地收購價每公斤低於二十一元、或單一外銷出口總量未達六公噸,不給予外銷獎勵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