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城市喧囂,衷情於山水間的陶藝家陳慶良,隱於南投縣埔里鎮的農莊養松砌石,頗像現代陶淵明,他將陶冶心得,轉移台中市文化中心,即日起展出到十月三日。
陳慶良國立藝專畢業後,即從事立體創作,並曾在基隆及台北縣的汐止指導陶創作。他說,早年要靠創作是養不了家,於是他在苗栗、新竹地區以產品設計技術職為主,其間更到南洋從事技術指導工作,中國開放後也到知名的陶瓷產區參訪。
經過多年技術職場的磨鍊,陳慶良練就塑、雕、捏、揉的技藝。中國石灣陶的手上功夫知名,但在陳慶良的手裡,更是得心應手;他說,現在進入老年,眼力體力都大不如前,此時看山不是山,看山非水,因此,山與水的意象成為他創作的泉源。
九二一地震後,故鄉南投縣埔里鎮損失慘重,陳慶良有感於父母年事已高,在「九二一」過後,回鄉照料父母並重整家園,更將昔日無法達成的願望逐一實現,如陶藝創作空間、養松造景,希望營造一處文人雅士往來的藝術空間;目前,它將數年來在埔里蟄居體驗心得,在台中市文化中心展出到十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