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一代的插畫創作者,看到年輕一代的繪本創作,有日益精進之勢,但報紙、雜誌、書商「光復書局」等,及公辦的《中華兒童叢書》…相繼收攤,老一輩的插畫家憂慮,插畫創作前景堪憂。
從事插畫藝術創作四十年的曹俊彥認為,台灣的插畫水準不比國外差,但是受到景氣的影響,插畫家發表的空間受限,而出版社以市場考量,給年輕插畫創作者展現的空間不大相當可惜。
相對於日本繪本出版經常提供年輕繪畫創作發表舞台,甚至舉行各式比賽讓有志於插畫創作者發表空間;反觀國內插畫發表空間,相形之下被壓縮,有一些故事媽媽義工發現,說故事時少有本土的繪本插畫家的作品,實在可惜。
致力於推展兒童繪本向下扎根的研揚基金會副執行長楊煥晨不這麼悲觀,他說,小朋友對於閱讀的最大誘因是來自插畫;他希望,國內的插畫創作者多為小朋友創作出更好的繪本,讓小朋友在精緻的畫面中,培養閱讀的興趣。只要透過舉辦活動,讓更多人認同才有市場。
而出版商進口國外優質的繪本、或精緻的插畫叢書,對於台灣的繪本形成競爭,這相對給繪本插畫創作者有某種程度的「激勵」作用。
從事插畫三十年的知名插畫家洪義男表示,目前國內進口的繪本插畫,大多為日本及法國……。他說,進口繪本相對影響國內的繪本插畫創作者的發展空間,肯為本土插畫創作者出版的出版商,因景氣因素而少得可憐。
洪義男認為,有些創作者,專靠創作收入是無法持續的,即使主辦比賽單位鼓勵年輕創作者參賽,也只是曇花一現;他們認為,參加比賽主要是拿獎金,這是令人擔憂的;有鑑於此,本土插畫的創作環境若不及早建立,無法和國際一較高下。
文藝創作者王金選表示,國內主要的繪本出版商幾乎倒光了,像幾米這樣的案例屈指可數;因此,有些創作者幾乎以賣房子來減輕經濟壓力;他們的生活來源僅教科書、或國語日報的零工式插畫,其餘靠各地文史單位、地方政府文化局提供繪本設計的機會。他戲稱從現在開始,要「勒緊褲帶」過生活了。洪義男則感慨,台灣沒有發展插畫創作的環境,即使創作者有心,未來的環境可能更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