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攀頂峰 造山屋避難 羅智華 |2021.02.27 語音朗讀 329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遠征布羅德峰的壯闊山景。 圖╱吳夏雄提供 建築師吳夏雄為登山人士量身設計出輕量化避難山屋。 圖╱記者羅智華 邁向聖母峰的登山路上。圖╱吳夏雄提供 吳夏雄透過鏡頭拍下許多張山岳美照。圖╱吳夏雄提供 【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一九九三年,來自台灣的吳錦雄成功登頂「世界之巔」聖母峰,成為首位攀上第一高峰的台灣人。當時仰賴登山團隊的分工合作,幕後的重要推手正是當年帶隊的開路先鋒吳夏雄。今年七十五歲吳夏雄不僅是登山家更是建築師,除投入大半輩子推動山林教育外,他還發揮所長設計避難山屋,改善高山建材運輸不便問題,同時提升山屋保暖與休憩功能,避免山難的發生。一九八二年擔任印度喜瑪拉雅怒峰遠征隊領隊、一九八九年帶隊前往新疆帕米爾慕斯塔格峰、一九九三年籌組兩岸聯攀隊挑戰珠慕朗瑪峰、二○○六年攀越非洲吉利馬札羅峰、二○一四年帶隊遠赴巴基斯攀登布羅德峰……吳夏雄回首其一路走來的登山歷程,可說和他設計過的建築一樣多,當中有高達八千公尺、過程驚心動魄的巍峨百岳,也有景色優美、平易近人如台灣玉山、雪山等,透過「山與生命的對話」,吳夏雄不僅用登山來開拓人生視野,也藉登山體會謙卑與感恩。以大自然為師悟不執著真諦從海平面攀到地球頂峰,「登峰造極」的驚人壯舉在吳夏雄看來,卻是體會人世間生老病死的生命之旅。藉由一次次登頂,讓他看盡大山大水的壯闊,更以大自然為師,體悟到「不執著」的真諦,從中領略到一草一木得之不易,懂得感激天地萬物以及自身所擁有的一切。說起與山結緣的經過,爽朗的吳夏雄說,因為身兼醫師與文學家的父親喜歡登山,讓他從年輕時就常跟著父親攀山越嶺,也逐漸培養登山興趣。就讀文化大學建築系時,和一群登山愛好者創立「華岡登山社」。畢業後,參加高考並分發到當時的內政部營建小組(營建署前身),過著與山為伍的日子,陽明山「夢幻湖步道」就是他命名的。吳夏雄說,這裡原本名為鴨池,因終年雲霧繚繞,讓人置身其中有如夢似幻之感,因此取名為夢幻湖步道。他也熱愛攝影,在逾半世紀的登山歲月中,拍下多張震撼人心、美不勝收的山岳美照、舉辦高山攝影展。除此之外,他為登山人士量身設計出獨樹一格的模組化山屋,不只節省昂貴運送費用,更具有輕量化、保暖、防潮等特色。輕量模組建材減少運送成本吳夏雄談到,山屋興建最大問題在於搬運成本高昂,以直升機運送建材為例,光一座山屋的載運費就達數百萬元以上,也讓台灣山屋面臨改建不易、屋齡偏老等問題,根據他的統計,台灣高山超過二十年以上的山屋就有十一座以上、 超過十九年屋齡的則有三座,亦顯示出高齡山屋翻修的急迫性。為此, 吳夏雄從登山者的使用角度出發,外部以鋼柱打造架高式的三角形山屋結構,藉此阻絕山中寒氣、強化保暖性,內部則打造多功能的上下層空間,除了設有閣樓放置太陽能電池與醫藥物品外,還可容納近二十位山友在此談天、休憩、睡眠。為方便人力背負,他還特別將每個建材長度都控制在三公尺以內並減輕重量,藉此降低背負者的負擔、減少運送成本。吳夏雄因為親眼見過天地的浩瀚,讓生命格局更開闊,更期盼能發揮己力來推動山屋新革命,打造低成本、「可發揮救人一命功夫」的輕量化山屋。他表示,目前約有三十二座山屋需要逐步更新,未來他打算展開八年計畫 、循序漸進為山屋更新設備,守護更多登山者的人身安全。 前一篇文章 徵得鄒族部落同意 老火車疏伐柳杉 重現百年場景 下一篇文章 10個Q&A 迎接疫苗開打 熱門新聞 01【中醫專欄】新冠再流行,出入請小心2025.06.2802【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3【生活智人139】 數學家 庫查司基:在不確定中學習信任與懷疑2025.06.2804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5兩碗麵的溫柔2025.06.2906【臨症不脫逃 攜手向前行4】壓力來時,學習巧妙應對!2025.06.2807當義工 可延緩老化2025.06.29085月為佛教傳統文化月 加拿大密市宣布2025.06.2809新義工發心服務 佛光緣美術館授證 2025.06.2810新北市府宗教諮詢委員 金光明寺獲聘2025.06.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跨界藝術 蟲蟲變身創意秀重症兒夏營 療癒從歡笑開始創意魔髮 巴黎鐵塔躍頭頂 3D列印希望 動物迎向新生 作者其他文章宜蘭普查歌仔戲 成果亮相佛大特色科系 分發率逾80%南華7學系滿招 再創佳績佛大攜手企業 推零碳旅遊種樹計畫動物聯合國 珍古德為保育發聲佛光大學薪火相傳 畢業生邁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