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掌潭村 全台首個耐淹社區

 |2021.02.07
3411觀看次
字級
與水共存 學者規畫掌潭村「與水共存」的耐淹社區。圖/經典工程顧問提供
掌潭村全村都低於海平面以下,電線桿上的顏色和刻度提醒村民撤離。 圖/陳雅玲

【本報綜合報導】去年迄今缺水,讓人忘了過去很多地方飽受淹水之苦;經濟部水利署與學者攜手部署,規畫打造嘉義縣東石鄉的掌潭村,成為台灣第一個「耐淹社區」,從家戶到整座村莊,即使水淹一層樓長達七天,依然能「與水共存」,生活一周無虞。

掌潭村是東石鄉最南側的村落,約二百多戶,人口老化嚴重,二十年來有五次大淹水紀錄,每次都損失慘重。村子地勢低於海平面,二○一八年「八二三水災」時,大雨狂炸又適逢大潮,水位最高達一點八公尺,快淹掉一層樓,積水到第八天才退。

從水利專家的觀點,堤防等防洪工程在掌潭村這種易淹區已經失效,必須改用與水共生、打造靭性城市的新思維治水,但口號喊了很久,遲無下文。水利署水利規畫試驗所與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副教授廖桂賢、經典工程顧問公司三方合作,以掌潭村作為台灣耐淹社區規畫的起手式。

經典工程規畫主持人陳鳴誼說,掌潭村淹水次數其實不多,但一次比一次嚴重,從水淹腳踝、腰部到八二三水災時的一層樓高,全村都須撤離。

重要物品 升到淹水線上

廖桂賢說,耐淹規畫就是淹水了,但不會造成嚴重損失,仍可正常生活;團隊在家戶設置油壓升降裝置,大水來了,可以把電器等重要物品搬到平台上,透過油壓設施升高到淹水線以上。為避免淹水時交通中斷,團隊規畫設置「浮筒碼頭」與「空中步道」,淹水時,前者可靠小船維持村莊內外的交通,後者串連社區較高樓層的住宅,形成空中步道,平時可作為休閒與景觀步道,淹水時可以在步道上串門子。

廖桂賢說,掌潭村一層樓的建築物占七成以上,淹水就沒辦法正常生活,規畫團隊訪談村子裡二、三層建築的屋主,都願在淹水時,讓較高的空間供社區鄰居暫住或存放貴重物品。

規畫團隊表示,油壓平台每座約二萬多元,初估每戶需要五座,目前水利署補助淹水地區家戶設置防水閘門,未來應考慮也補助油壓平台。至於空中步道初估約花一億餘元,但和政府治水工程動輒數億、甚至數十億元相比,其實不算貴。

陳鳴誼表示,八二三水災時,村民被安置到數十公里外的宮廟,訪談時一再提到撤村期間充滿不安全感,能在村子裡「與水共存」非常重要。

規畫團隊也與掌潭社區發展協會合作,打造兩間示範貨櫃屋,一間在貨櫃屋底下裝設浮筒,貨櫃屋可隨水位上升而升高;另一間在室內安裝油壓平台舉高家具家電,減少財物損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