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怦然心動的文學課】 十元銅板換來的感動

文╱須文蔚 |2021.02.04
2455觀看次
字級

文╱須文蔚

黃琇苓設計「十元的感動」活動,每個學生花十塊錢,要求他們思索如何跟當地交換一個連結,展開與當地人的一場對談,讓學生走進鄉土中。

小小的十元銅板,換來不少好故事。

苗栗高中的黃琇苓老師有個暱稱「國文界的賈伯斯」,她熟稔數位科技融入教學,無論是地理資訊系統、社群網站或是數位攝影都難不倒她。科技通常是冰冷的技術,她熱血的跨領域教學方式,一反傳統文學課程「知人論世」的方法,藉由地理資訊系統立體化作者的生平介紹,讓學生理解作家一生壯遊、流離、貶謫的歷程和過程,從空間的移動中體會各種艱辛的挑戰,品嘗作品中的超脫與勇氣,更能體會文學是黑暗中的光芒。

在位於山城的中學教書,城鎮中沒有書店,學生都沉溺於手機,閱讀難以生根,學生在課堂上通常是片面接受知識,難以活用於生活中。喜歡旅遊的黃琇苓很早就開始接觸Google Earth,利用衛星定位、地圖與街景照片整理旅行資料。有一天在準備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時,突然想起何不讓學生上網瀏覽實境,不是要比紙本的照片更為逼真?接著她在二○一三年的國文學科種子教師營隊中,因為講座強調紀實文學寫作應當重視說故事的力量,她開始省思,國文課上每個作者應該都有一個漂亮的、有個性的和有生命力的故事,於是她發想運用Google Earth,師生一起陪著作家旅行與遊歷。

在教學上,她重新省思文本與文學史,找出作家曾經行旅過的路線,進一步把地理圖資與多媒體系統統合到課程中,學生因此可以看見徐志摩依依不捨的康橋,更可以觀察作者生涯的移動路線,理解文學源於生活,文學就是一種生活。

更重要的是,一般老師帶領學生讀蘇軾的傳記資料時,他所走踏過的瓊州、黃州、杭州或常州都只有一字之差,在沒有飛機、高鐵、火車與汽車的年代,要在遙迢的山河大地上行旅,當學生比對地圖後,都萬分感嘆,透過簡單的車馬,歷經風霜,政敵環伺,滿懷悲憤,竟然能堅毅地不斷突圍,留下啟發人心的詩文,心頭自然會湧現無限感慨。

黃琇苓每次建構一個作者生平的時候,從文學與地理資料的交錯,都會發現一道繽紛的生命脈絡,立體化古人的生命歷程。地理圖資跨越了有限文字,進入到無窮的生命時空,藉此帶領同學走讀文學,不必花費旅費,也能吸引同學去蒐集更多在地的風土人文資料,讓作品的意涵更為豐盈。

黃琇苓很快就發現地理圖資在台灣文學的講授上,能夠提供更深化教學的內容。無論是導讀郁永河的《裨海紀遊》或是鍾理和的〈做田〉,Google Earth可以結合地圖、照片、影片等資料,讓很多同學走近硫磺礦坑,踏入美濃田間,印證採礦與耕作者的艱辛,甚至導覽康熙年間台北湖或安平港,古今對照,水路都變成陸地,滄海桑田之感,更可以加深學生探索的熱情。

黃琇苓為了豐富教案內容,把台灣豐富的數位典藏資源應用在教學上,更進一步帶動學生一起從藍鼎元的〈紀水沙連〉一文發想,師生一起整合歷史、文學與地理資訊,她以「單一故事的危險性.紀水沙連」為題,製作了一個生動的教案,獲選教育部高中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源創新應用教案特優獎。

她引導學上在線上走讀文學地景,同學因此認識台灣多元族群的歷史與分布,也因為具體觀察與描述苗栗各族群分布與生活的實況,讓同學寫作的內容更加豐富多樣,強化了書寫的能量。黃琇苓強調,透過一個旅行者的觀點,去了解別人是怎麼看你,或是你親身去訪談周圍的人怎麼看你這個人,學生開始體會出異質性,增強了生活的感知,生命書寫深度就會有所不同。

當作業是採訪苗栗不同族群的住民,學生走訪了山線的不同車站,和老人對話,在學生筆下湧現出一個老齡化的台灣,一個沒落的火車站,以及沉澱在鄉野中獨居老者的悲哀。這些人、事、物對學生來說都是新鮮的,他們開始說一個個故事,在老師命名為「種族山海經」的單元中,這些來自現場的小故事打動了老師。

黃琇苓還帶學生參加誠品的高中生創意閱讀計畫,先閱讀劉克襄的《十五顆小行星》,然後鼓勵學生透過手機查找鄉土、文學或旅行的資訊,組成討論群組,交換訊息。最有趣的是她設計「十元的感動」活動,每個學生發十塊錢,要求他們思索如何跟當地交換一個連結,展開與當地人的一場對談,讓學生走進鄉土中。

小小的十元銅板,換來不少好故事。

一組分配到觀察苗栗廢棄車站的同學,心不甘情不願地到南勢車站,原本以為小小廢棄的建築物乏善可陳,不意巧遇一個鐵路旅行的團隊,學生提到「十元的感動」計畫,團隊成員覺得很有趣,於是雙方約定,他們說個鐵路旅行的故事,同學付出十元,未來這個銅板的任務就是交換故事,雙方留下聯絡方式,沒多久同學收到一則訊息通知,當鐵路旅行團到彰化後,他們和一位手足藝人交換故事,把十元銅板傳遞出去,所以同學很開心,一個銅板換來了好多個生命故事。

另一組同學到了苑裡,對環境相當陌生,一籌莫展,左思右想,都不知該如何展開「十元的感動」計畫,於是走到菜市場,看到一個賣芭樂的小男孩,箱子上標示一顆十元,學生買了一個,就問起小男孩:「為何在寒假期間不去出玩,要在這裡做生意?」

「因為家境很窮困,必須要幫忙賣,但站在市場的角落,都沒有人買。」

這群學生熱血湧上心頭,就捲起袖子,幫忙在市場中叫賣芭樂,讓小男孩滯銷的水果被主婦們看見,順利推銷出一箱芭樂。從顧客變成幫手,從報導者變成參與者,十元銅板好像有魔力,激發出學生的同理心和創造力。

黃琇苓說,學生筆下土地的感動,不再只是作家書寫的苗栗,而是這個世代,十七歲孩子所看到的苗栗,正是一個有情世間。

黃琇苓沒有讓學生只目眩神迷在多媒體上,她以生活化與思辨性的主題帶動學生走進鄉土,不是記錄者或旁觀者,在一趟又一趟的旅行中,每個十塊銅板都交換到各種不同的感動,也證實了現在的孩子並不是冷漠,並不是討厭課堂,只是沒有找到可以付出熱情的場域;一旦他們生命中能接觸到弱小者,在能力所及之處,當他們起身時,總能以創新和熱血的方法,實現新世代的社會正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