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黃素娟大林報導】南華大學昨天舉行九十六學年教學行政會議,特別禮請創辦人星雲大師蒞校為教職員開示。星雲大師指出,佛教不只是宗教,更是教育,而教好學生除了多鼓勵之外,也需要融合慈愛與嚴厲。
「佛教不僅僅是宗教,佛教更是教育。」星雲大師以寺院為例,說明佛寺門內的笑臉彌勒,象徵「愛」的攝受;山門內持降魔杵的韋馱菩薩,象徵「力」的折服。釋迦牟尼佛右側多聞第一的阿難,左側苦行第一的大迦葉,分別代表智慧和實踐;阿彌陀佛的右側觀音菩薩,左側大勢至菩薩,分別代表慈悲與喜捨;毗盧遮那佛的右邊是文殊菩薩,左邊是普賢菩薩,分別代表智慧與行願。智慧、實踐、慈悲、喜捨都是教育的方法與目的。可見佛教是最重視教育,也是最懂教育的。
對於教育,大師認為:「談教育,不離『愛的攝受』和『力的折服』,管教學生要多以鼓勵、讚美代替處罰,但也須當嚴則嚴,當慈則慈,慈愛和嚴厲能融合,學生就能教好。」
緊接著,星雲大師以佛教的根本法輪三轉四聖諦勉勵教職員:「要知苦、識苦,才能離苦得樂。」他以自己幼年接受佛門教育為例,在嚴格的叢林教育中,禁看的規定,讓他從關閉肉眼中打開心眼;禁語的規定,讓他猶如密封的醬菜,開封後才聞得到滿罈的芬芳。每次忍耐,都能增加個人五年、十年的修行。他從忍耐中累積能量,讓自己走過無數的橫逆、委曲與難堪。
大師最後勉勵南華大學的師生,「除了留心學問,還要重視生活教育、思想教育、精神教育與人格教育,而最重要的是要有自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