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業缺工嚴重,希望中央開放移工應急。圖/劉學聖
【本報綜合報導】營建業大缺工,希望中央開放移工應急。內政部次長花敬群表示,現正透過營造公會作全面調查,調查後再與勞動部溝通營建移工引進問題。
因應缺工嚴重,縣市政府也都研議開設與營建相關的職訓班培訓人力,以補人力缺口。不過產官學界都認為,治本之道是要讓年輕人能認同營建業的工作價值。
內政部去年提出,在本國勞工優先原則下,初步規畫基地面積在五千平方公尺以上或樓地板面積在二萬平方公尺以上,以及工期在一年半以上的條件,採總量管制、有限度就民間投資重大經建工程者(如住宅、商業辦公大樓)可引進外籍營造工。
年輕人不願做 無工可用
勞動部去年九月討論內政部這提案時,會中,有委員認為產業缺工與薪資條件有關,且民間工程延宕不能全歸因缺工,營建署提案缺乏薪資、就業市場等相關評估。最後決議,要求內政部先就營造業人力供需進行完整評估,再向勞動部提案。
面對營建業大缺工,導致工期拉長,成本墊高,義联集團亦是苦主。集團創辦人林義守嘆斥資三百七十億規畫建造的「義享天地」,A館因缺工緣故延宕近兩年才完工,營造成本增加十幾億。
「缺工真的非常嚴重」高雄市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黃炯輝說,建築業反映多年,希望政府鬆綁法令開放移工替補人力,仍無下文。黃炯輝指業界理解政府保護本國勞工工作權的考量,問題是年輕人不願投入,無工可用。
業界盼設認證 拉高位階
依現行規定,百億以上的公共工程才能專案申請移工,但民間哪有一百億的案子?他無奈地說,政府面對營建業缺工採取的是「鋸箭療法」,眼不見為淨。
高雄市勞工局訓練就業中心主任楊茹憶表示,今年會開設三十五個職訓班,另中心也與土木、營造職業工會、營造業工地主任公會南區服務處,泥水職業工會及高雄科技大學、雄工等校洽商開辦職訓的意願,以培訓營建相關人力。
不過楊茹憶說,要翻轉缺工問題,應讓青年建構對營建工作的價值認同,「像吳寶春拿下世界冠軍後,烘焙自此變成年輕人嚮往的職業」。
高科大土木工程系教授林宗曾表示,國內高職沒有板模、鐵工、水泥工等專科,若能仿效日本、德國推動專業證照制樹立專業形象,高中畢業就取得證照進入職場,可提升素質與拉抬薪資,吸引更多年輕人投入。
高雄市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黃炯輝認為,在德國、日本,從事勞力密集產業民眾,位階與醫師等行業一樣,國內卻落差懸殊,盼政府建立認證或獎勵制度,拉高藍領等職業位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