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惠法師
母親在孩子的心目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為人母親者不只要讓孩子吃得飽、穿得暖,還要在生活上教育他們。當然,有一些家長會說:「教育是老師的事情。」不錯,老師確實有教導學生的義務,但母親也有教育孩子的應盡責任啊!
因為孩子跟母親在一起,生活中每一個細節,都要靠媽媽來教育。身為一個母親,應該如何來教育她的子女?下面有兩個例子,可以提供給大家做參考:
有一個媽媽在放假時,請爸爸帶全家出去郊遊,一路上爬山涉水,媽媽總是不斷的叮嚀:「危險!小心啊!那邊不要去。」
可是,有個小男孩很調皮,儘管媽媽不斷的提醒,他還是自顧自的爬到岩石上去,結果沒站穩,腳一滑,立刻掉到水裡頭去。
這時候,小男孩叫:「媽媽!救我啊!好痛哦!」
媽媽一看這個情景,很不高興的說:「我早就跟你講過了,那地方不可以去,石頭上很滑,你偏偏不聽,活該!」
媽媽很生氣,一直站在那裡罵孩子。
孩子說:「媽媽!我好痛,你先救我啦。」
各位母親,想想看,當孩子跌跤受傷了,我們是先站在那裡教育孩子,還是先把孩子救起來,把傷口敷好以後,再來教育他呢?
另外,還有一個媽媽,在家裡舉行宴會,邀請了很多的客人來參加。由於是家庭的聚會,很多小朋友也跟著來。這些小朋友看到宴會場所那麼漂亮,高興得奔來跑去,當然很多媽媽都說:「不要跑啦,好危險呢!不要撞倒了這些桌子和擺設!」
可是,孩子們不聽,一群小朋友跑過來、跑過去,結果撞到餐桌,跌倒了,還把一組非常昂貴的磁器碗盤給打得粉碎。這時候,女主人看到了,趕快跑過來,把每個孩子扶起,並且幫他們檢查:「來,我看看,有沒有受傷?痛不痛啊?」
有個媽媽站在旁邊,看到這情景,說道:「哼!那麼名貴的碗盤,打得稀爛,她竟然不生氣。」
我們可以看出這兩位母親,她們是怎樣在教育孩子,這之間有什麼不同。當然,孩子有時候的確是不聽話,儘管事前已經交待叮嚀,但他們還是調皮不聽,因此教育孩子要在平常即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事情發生時,無論孩子做錯什麼事,要先把現場料理妥當,然後坐下來,平心靜氣的分析給孩子聽。藉此機會來教育孩子,讓他們了解,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而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罵一頓再說,如果是這樣帶孩子,教育方法就錯誤了。{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