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陳聖綸
大徹大悟很難,但每天有一點小小的開悟是可能的,每天想通一些小小的道理,一生中,就是不斷用心去開悟。各行各業的人在生命當中,都有所悟,也影響著周圍的人,來聽聽他們如是說……
01
凍齡女神賈靜雯愛情、事業兩得意,身兼妻子、母親、演員到製作人多重身分,2019年的《與惡》無疑是她演藝生涯的最大亮點。賈靜雯以多年蘊藏的能量作為養分,應證了她人生準則中的「慢慢來」。她說:
「很多時候我們會逃避問題,不去正視自己的問題,但如果只是一味地逃避,就會一直重蹈覆徹,只有面對失敗,才會有成功的一天。」
02
「台灣山海天使環境保育協會」祕書長陳映伶,在新北市貢寮龍洞灣租借九孔池,致力復育珊瑚及推廣海洋教育,並朝「讓海洋生態永續發展」的心願邁進;雖然珊瑚要經過幾百萬年成長,不只是保育那麼簡單,她卻坦然地說:
「人生不能太貪心,一輩子盡全力把一件事做到最好,就足夠了。」
03
周裕穎在2019年發表以永續時尚為核心的品牌Luxxury Godbage,將蒐集來的舊衣、二手玩具、廢棄物,透過手工拆解、縫製、拼接,達到零廢棄理念。日前他攜手大眾品牌Uniqlo,將修改剩下的布料設計成杯墊,他說:
「這世界沒有廢棄物,就看你懂不懂創作,在斷捨離之前,或許可以再多一點思考,這件垃圾有沒有變成下一件好物的可能。」
04
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林明仁執教鞭20年,連續12年獲頒台大優良教師獎,在校內罕見幾乎零負評、廣受學生喜愛,同時還寫下台大以最快速度,僅花3年就升等教授的紀錄。他說:
「當老師最重要的,不是教會了學生什麼,而是陪著那些不論迷惘的、憤怒的、還是早已立定志向的學生,走過需要有人陪的那一段路。」
05
日本29歲小島美羽是專業的遺物整理師,主要工作內容是處理孤獨死的死者所遺留的房子;她創作《或許,我就這樣,一個人走了》,探討死者背後故事,讓日本人更重視生命意義,成功帶動話題,她表示:
「即使我們無法屏除孤獨死的可能性,仍能看清死的本質,把握一去不復返的『當下』。」
06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系教授、資通安全研究與教學中心主任李忠憲教授,每天堅持跑10公里、寫一篇短文,展現出非常人的毅力;他從2017年接觸馬拉松,至今已完成8568公里、22場馬拉松,並將繼續累積下去。他說:
「人生就像跑馬拉松,不管多少時間完賽,甚至沒有完賽,都是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別人認為你像狗熊,其實一點都不重要。」
07
英國數位策略師謝帝(Jay Shetty)曾是英國前10強倫敦卡斯商學院學生,曾以為未來不是當醫師、律師,就注定是失敗者。直到有天受到一位和尚啟發,決定走進印度孟買的道場,並透過網路分享僧人智慧。他說:
「提醒你一手打造出的高高在上神話,也只能維持一段時間;就算你不打破幻相,生命也會替你打破。」
08
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2000年起在日本各地舉行「斷捨離」講座,引起NHK、TBS、東京電視台等各大媒體爭相採訪,在日本掀起一股心靈改造運動。日前她接受香港媒體採訪,提出清理家裡的哲學方法:
「看清『自己真正需要』、『讓自己感到舒服』以及『最適合自己』的東西,自然而然就能擺脫對物品的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