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失智者13年 看見愛不曾被忘

李祖翔  |2021.01.12
2727觀看次
字級
詹麗珠(中)和失智長輩相處,細心發現他們沒有將愛與責任遺忘。圖/詹麗珠提供
詹麗珠(右2)也與癌友一起做心靈療育課程。圖/詹麗珠提供

「用心觀察就知道,有2件事他們不會忘。」切膚之愛基金會執行長詹麗珠關懷失智長輩13年,近7年在彰化縣打造3家純失智症專責日間照顧中心,更籌畫24小時失智團體家屋,身為最了解失智症的人之一,她說,長輩什麼都可能遺忘,只有「愛」與「責任」不會。

在照顧中心,如果工作人員忙到忘了吃飯,會有「人」專程到辦公室監督,等他們乖乖吃完飯,還會幫忙洗碗,這些天使就是「失智長輩」。詹麗珠在分享這個故事時,笑說這就是他們不曾遺忘的關愛。

一位慣性走失的長輩,在家屬陪伴下到了照顧中心,剛開始很抗拒,直到說服他是來工作的才安撫情緒。雖然,長輩下班後會向護理長討要工資,但大夥都知道如何巧妙應付。午休時,長輩堅持要睡在門口附近,究其原因,他說自己在工作,如果有人來才能立即服務。這則是詹麗珠觀察到的責任心。

當然,詹麗珠不僅僅是因為長輩保有愛與責任而辛勤奉獻,她的動力來自基金會宗旨──傳揚當年蘭大衛夫婦的善舉,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並期許為社會促進愛的循環。

開辦支援服務 推廣不停歇

切膚是痛的,基金會卻取名切膚之愛,是因為1928年有名腿部傷口感染的小朋友被送到彰化醫館(彰化基督教醫院前身),蘭大衛醫師的夫人連瑪玉女士不忍13歲孩子被截肢,求醫師自她腿上取下4塊皮膚,做台灣首例皮膚移植。他們「愛人如己」的無私舉動從一位牧師口裡流出,這位牧師就是當年的小孩,他平安長大後,分享並傳誦著夫婦愛的故事。

1992年基金會成立,2008年詹麗珠自彰基轉任基金會,因為研究指出每5秒就有一人失智,她知道老人服務是未來趨勢,開始做失智症照顧及家屬支持服務,開創中部「瑞智學堂」先河,讓輕度失智症的健康得以促進,家庭提升生活品質;但一周2次的課程供不應求,於是開辦了彰化第一家失智症專責日間照顧中心,2018年第二家中心誕生還具有小規模多機能服務,除了白天的日間照護,再提供4床位的夜宿,此外不便前往中心接受服務的可申請居家照護;2019年第三家中心落成,3家每天可照顧100個家庭的長輩。

在這7年間,詹麗珠也鼓勵公部門、藥局、800間商店加入友善失智症者認證計畫,除了社區對失智症有基本認識,超過2000名警察也知道如何協助處理走失的長輩,若有長輩買東西沒付錢,不會先入為主的當成小偷辦理,成效卓著,基金會因此獲得國健署台灣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獎健康平等獎肯定。

關注早發失智 促動愛循環

而研究指出,每5分鐘就有1人罹癌,所以詹麗珠也撥了部分服務去關懷癌友,無償為他們募髮、製髮,至今已送出一千多頂,讓她感動的是,許多病友康復後,自己留髮捐髮或來當義工、捐錢,「這就是愛的循環」。

最近她在關注早發性失智症者快速退化的預防問題,她說30歲的年輕人是可能因為家族遺傳或三高導致血管型失智,有易怒、講話邏輯和人事時地物連結不起來等症狀,但50歲以前得不到長照體系的服務,如果正好是經濟支柱,全家都會崩潰。所以基金會轉而鼓勵企業善盡社會責任,認識職場隱性的失智症者,與其因為員工忽然丟三落四而辭退,不如轉化業務,幫助他穩定工作、持續與人互動,延緩退化,因為根據研究,早發性失智下墜的速度比老年失智還要快。

失智症與癌友面臨的處境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協助完的,但詹麗珠說,愈沒利益、沒人要做的事,愈要秉持蘭大衛夫婦的精神去守護,「我們都不知道明天的自己會發生什麼事,為社會打造好的照顧環境等於幫助了未來的自己!」她鼓勵大家在能做的時候就要做。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