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美國萊豬開放進口後,國內養豬產業跟著引發關注。根據最新出爐的養豬調查統計,截至去年十一月底,國內養豬場六千四百九十七場,比去年五月調查的六千六百一十二場又減少一百一十五場,再創新低。過去三年國內養豬畜牧場已從七千二百四十一場一路減少到六千四百九十七場,足足少了七百四十四場。
但另一方面,這次統計毛豬養頭數為五百五十一點二萬頭,跟去年同期五百五十一點四萬頭差不多;若與上期調查相比,還略增約一點三萬頭。也就是說,國內養豬場雖變少,但毛豬量供給不減反增。
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說,這顯示國內養豬產業結構已在質變。因環保意識抬頭,養豬場有環保壓力,大場才有能力採高規格環保設備、處理畜禽豬糞尿,邁向專業經營養殖,中小型養豬場經濟規模太小,因而逐漸退場;加上豬農年老,沒有二代接班,只好註銷畜牧場。
江文全說,以往國內養豬場一半是飼養兩百頭以下的小場,造成防疫困擾與盲點,產業慢慢轉變後,雖然場數減少,但毛豬供應會提升。
國產肉類
銷量售價雙雙上揚
近來,國產牛肉、雞肉、羊肉的銷量及價格齊揚,羊肉價格更創二十年來新高點,江文全表示,幾波寒流來襲,湯品、火鍋、預購年菜家戶消費採購量提高,因需求量高而造成價揚。農委會推估豬價應該會一路漲到春節後,毛豬每公斤平均批發價可望達八十元,目前約七十七元。
萊豬效應造成「台灣豬」滿天飛,豬價看漲後,是否會吸引豬農增養或回歸養豬?雲林口湖養豬生產合作社經理洪健鈞表示,現階段疫苗、添加物、原物料都在漲,物料量愈大,養豬成本才能降低,增養與現階段豬肉價格攀升無關,幾個月後還是會回歸市場豬價。
養豬青年聯盟理事長張佑誠也說,養豬財團化趨勢顯現,但現階段台灣缺工、豬肉需求遞減,加上環保意識抬頭;除非飼養成績很好,否則個人豬場找不到擴場的理由。
到關總量
不等於市面流動量
另為因應美國萊豬進口政策設置的「豬肉儀表板」,遭爆衛福部食藥署「邊境查驗自動化管理系統」的資訊不同,明明有美國豬肉進口,但儀表板上卻沒有顯示,疑資訊不透明。對此,食藥署澄清因須彙整三個官署的資料,造成時間差,將改善系統使資料同步。
專家認為,儀表板「看似有用」,但對民眾幫助並不大,只是徒增消費者困擾。行政院則表示,政府會信守承諾,任何進口到國內販售的生鮮豬肉,都會經過三道關卡查驗合格,才會讓業者領走進入到市面;到關總量不等於實際在市面流動數量,並列入進口豬儀表板,這也是到關數字和「豬肉儀表板」上數字不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