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去年稅收受新冠疫情衝擊,連帶影響撥給地方政府的中央統籌分配稅款。財政部國庫署表示,去年預估稅收減少,已在9月至12月間減撥統籌分配稅款,共已減撥約103億元,隨下半年稅收回穩,有機會將減撥稅款回補給地方,不過已不太可能出現過去動輒百億的「超徵紅包」,地方政府應審慎規畫財政。
財政部官員表示,實際撥補多少給地方政府,還要等今年1月中關帳後,才會確定。根據國庫署最新統計,去年累計至11月底,中央統籌分配稅款收入約2627億元,占全年預算數約92%,距離原預算目標還有約229億元差距。
財政部今年度中央政府歲入預算已經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審議通過,待臨時會院會處理。其中中央統籌分配稅款稅源之一的營業稅,由於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普遍看好,營業稅可望成長,立院財委會初審通過的預算年增64.6億元,是今年稅收較為樂觀的稅目之一。
立法院財委會去年底審議財政部今年歲入預算,原財政部編列1兆6718億元8300萬元,但立委認為編列過於保守,分別就綜所稅、贈與稅、關稅、證交稅、營業稅等稅目酌予調增,共增列66.59億元後達到1兆6785億元4200萬元。
同樣是統籌分配稅款稅源的所得稅中,營所稅由於去年受疫情影響,企業獲利減少,再加上產創條例智慧機械、5G投資抵減等租稅優惠,財政部在估算今年營所稅上顯得較為保守,年減300億元,減幅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