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想進一步探索月球的冰層,但需要正確的指引,以免盲目開發造成環境破壞。圖/取自網路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月球的南北極冰層藏有星球發展的歷史,但科學家擔憂貿然開發將造成汙染;隨著各國登月次數頻繁,技術也愈趨成熟,科學家現在渴望進入月球的敏感帶,藏有珍貴歷史資料的「南北極」,但也擔憂頻繁的登月行動將對兩極的冰層造成汙染,因此在進入極區探勘之前,各國必須建立開發技術共識,以免破壞月球環境。
美國、中國大陸、俄羅斯等多年來持續進行登月任務,估計未來3年至少還會有8架來自各國的飛航器著陸於月球表面。如今科學家都想研究月球的南北極冰層;研究人員認為,冰層對一個星球而言,是珍貴的歷史資料庫,可以發現隱藏在冰層裡的原始細菌、岩石樣本,也可以研究數十億年前地球和月球是如何生成水的線索,甚至這些冰層有可能變成未來火箭的燃料。
但是由於登月次數頻繁,若立即開挖月球的冰層進行採集,恐怕會破壞當地環境,但若緩慢進行挖掘,又得耗費數10年。美國印第安納州聖母大學的大科專家克萊夫.尼爾表示,「目前有些科學家不贊成開發月球的冰層,因為那會破壞冰層裡的珍貴資料,但也有科學家認為開發冰層是必要的任務。」
上周,美國國家科學、工程和醫學研究院(NASEM)的一分報告指出,太空機構需要優先考慮,他們究竟想要從月球上找到什麼資料,才能制定有效的開發計畫,而非隨意採集;國際空間研究委員會(COSPAR)表示,未來幾個月會開始評估,決定是否開始制定有關登月的新指南,以便各國登月團隊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