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說新語】 寵辱俱忘金針菜

文/朱振藩 |2021.01.04
737觀看次
字級

文/朱振藩

先賢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相信大家都能琅琅上口。此憂從何而來?凡「居廟堂之上」或「處江湖之遠」,各有其憂。在精神層面上,須寵辱俱忘,始足以釋懷。而在物質方面,「欲『解』其憂,唯有杜康(指酒)」;至於想「忘」憂思,非得諼草不可。是以白居易會發出「杜康能解悶,萱草能忘憂」的感歎!

考「萱」本作「諼」,諼,即忘也。最早見於《詩經》,「焉得諼草,言樹之背」,謂人憂思不能自遣,樹此草以忘憂,故一名忘憂草。其實,它的別名甚多,通稱為金針、黃花、金針菜、黃花菜、萱萼。另,漢儒董仲舒曰:「欲忘人之憂,則贈以丹棘。」丹棘就是萱草。晉人周處《風土記》云:「懷妊婦人佩其花,則生男,故又名宜男。鹿喜食之,又名鹿蔥。」

晉代稽康的〈養生論〉進一步指出:「神農經言中藥養性,故合歡蠲忿,萱草忘憂,愚智所共知也。」文中所謂的「養性」,據近代醫家吳海峰的解釋,「古之所謂性者,以今義釋之,即是腦神經的作用,而養性者,即滋養腦神經也。」此外,合歡之所以蠲忿,萱草之所以忘憂,觀其原意,其物必與大腦皮質有關,《延壽書》遂申其義,認為萱草「嫩苗為蔬,食之動風,令人昏然如醉,故名忘憂」,吃多了固不佳,但適量進食後,將可解除神經之緊張,以舒精神之焦躁。

黃花為一種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花淡黃、黃綠或黃色,花被基部合生呈筒狀,上部分裂為六瓣,此六瓣又分成內、外兩層,外層三瓣窄而厚,內層三瓣寬而薄,他國人視之為觀賞花,唯中國將之入饌,除食用鮮花蕾外,經蒸、煮乾製後,即成南貨店常見的乾品金針菜,以菜色黃亮、長而粗、柔軟有彈性,乾而夠透,有清香味者為上品。它並與香菇、木耳、冬筍並列,號稱「四大素山珍」;且與木耳齊名,同列「席上珍品」。

金針的食法多端,每見於烹飪典籍。例如明人高濂的《遵生八箋》便記載二法。其一為「夏時採花,洗淨用湯焯,拌料可食,入熝素品,如豆腐之類極佳」;其二為「採來洗淨,滾湯焯起,速入水漂一時,然後取起榨乾,拌料供食,其色青翠不變如生,且又脆嫩不爛」;以上所食,均為鮮品。而在乾品方面,須先用水浸發,始可進行菜點製作。

清人王孟英的《隨息居飲食譜》內,認為萱萼「乾而為菹,名黃花菜,一名金針菜。甘平,利膈,清熱,養心,解憂釋忿……葷素宜之,與病無忌」,它適於炒、溜、燴、燒、蒸、拌等技法,可製成冷菜、熱草、大菜、湯羹等不同菜式。通常與他菜合烹,在素料上常見,舉凡香菇、冬筍、豆腐、烤麩、豆干(乾)絲、紅蘿蔔等,均是。《調鼎集》中所載者尤奇,云:「金針菜,寸段入筍絲炒;拌以芥末、鮮核桃仁炒。」適口充腸,無以上之。

安徽素筵大菜裡,以「紅燒金針翅」的名號最響。它用泡發的金針菜,經掛糊、油炸後,再與香菇、筍片合燒而成。由於將金針梳成絲狀,形似魚翅,接著炸、燒等工序,所含滷汁較多,酥香清爽,絕不油膩,大受好評。我品過一次,難忘其味美,療愁並忘憂。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