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螺絲博物館 工業之米 生活隱形零件

文/人間社記者邱雅芳、宋滌姬、許引玉、彭高鳳 |2020.12.28
2682觀看次
字級
台灣螺絲博物館門口的英文字,是由螺絲組合而成。 圖/人間社記者邱雅芳
螺絲螺帽被譽為「工業之米」。 圖/人間社記者邱雅芳
館內展示台灣螺絲初創期所使用的各式機具。 圖/人間社記者許引玉
各式各樣的螺帽、螺絲。圖/人間社記者邱雅芳
各式各樣的螺帽、螺絲。圖/人間社記者邱雅芳
館外的螺絲裝置藝術。圖/人間社記者邱雅芳
台灣螺絲博物館入口處的大型螺絲標誌及裝置藝術。圖/人間社記者許引玉
台灣螺絲博物館外觀。圖/人間社記者許引玉
博物館展示與記錄台灣螺絲製程與歷史。圖╱人間社記者許引玉
館內有介紹螺絲的各種知識。圖╱人間社記者許引玉

文/人間社記者邱雅芳、宋滌姬、許引玉、彭高鳳

您知道嗎?一架波音767客機,大約需要180萬個螺絲螺帽。在日常生活中,包括IC晶片、眼鏡、鐘錶乃至航太產業、醫療器材等都必須使用螺絲。位於高雄岡山的螺絲博物館,展示與記錄台灣螺絲製程與歷史,兼具知性與休閒功能。

螺絲螺帽是製造業不可或缺的零件,大大小小的螺絲螺帽串起龐大經濟體,因此被譽為「工業之米」。台灣螺絲產量占全球16%,其中岡山、 路竹一帶約有600家相關企業,因而有「螺絲窟」的稱號。

館方指出,台灣的螺絲螺帽工業發展始自1940年代,最初以供應國內為主,直到1955年美國參與越戰,美軍指定台灣作為螺絲螺帽供應中心,開啟螺絲螺帽外銷的基礎,為台灣經濟發展寫下一頁,可謂「小兵立大功」。

為了見證台灣螺絲產業的光榮歷史,也保存、記載與收藏螺絲產業發展的過程,高雄市政府與台灣區螺絲公會合作,於2014年在國立岡山農工興建全國首座螺絲博物館,做為螺絲產業研發、展示、教學的基地。

螺絲組合招牌

扣件五花八門

台灣螺絲博物館是座三層樓建築,入口處有個大型螺絲標誌,庭園裡還有螺絲造型的金屬組合裝置藝術;門口牆上的「FASTENER Museum」字樣,是用螺絲組合成,極具巧思。

踏進一樓展場,可看到一面螺絲展示牆,五花八門的螺絲扣件,讓人看得目不暇給;互動區有螺絲生產流程及操作步驟,包括腳踏車各部分所需的螺絲扣件,以及眼鏡、手表等較精密的螺絲組件。

館方指出,螺絲產業又稱為「扣件產業」,但並非單指有螺紋的螺絲,而是泛指可將各種零件結合成一個單元或系統,使組件容易組裝或拆裝的零件。小小的螺絲扣件與生活起居、交通安全息息相關,每個螺絲都很重要。

台灣第一家螺絲螺帽工廠,是1949年由李春雨在岡山成立的「春雨工廠」。1969年,台灣三星科技創辦人李淵河發明第一代自製螺帽成型機,開始生產螺帽,1974年技術輸出日本,也引發研發浪潮。

世界名車飛機

都有台灣螺絲

1980年以後,台灣業者研發的自動化生產機器,由於速度快、品質佳,大幅降低成本,使得訂單源源不斷,台灣成為螺絲扣件的最大輸出地,在國際上享有「螺絲王國」美名。

後來,因為國際間競爭激烈,台灣流失許多訂單,但廠商還是不斷提升技術,創新設備,開發醫療用螺絲,並以精準技術,提供給陸、海、空交通工具。因此包括飛機、建築扭力控制螺絲、雙B車、iPhone、特斯拉等產品,都用到台灣螺絲。

2015年,台灣螺絲產業產值,緊追大陸、美國、日本、德國,排名全球第5。根據經濟部統計處數據,2017年全台螺絲產值高達1269億,螺絲產業仍是台灣經濟的穩定基石。

螺絲雖小,但製程卻繁複費工。台灣螺絲工業的優勢,除了有經驗豐富的技師,還有優異的工業設計能力,能製作出快速且精密的螺絲扣件,博物館內有專館展示螺絲初創期使用的各式機具。

多功能博物館

兼具科學文化

二樓展場的柱子設計成螺絲造型,並規畫螺絲剪影、螺絲工業的生活點滴、螺絲與人類社會的連結、螺絲歷史大事記等4大展區,此外還有兒童遊戲室,以螺絲積木讓親子動手發揮創意。

在「大事記」中,記載歷史上第一個應用螺紋的科學家,是發現浮力原理的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利用螺紋旋轉的方式將水往上推,將水從低處引到高處,發明了阿基米德式螺旋抽水機,至今埃及仍在使用。

螺絲運用在建築上的例子,包括英國水晶宮、法國巴黎鐵塔等。位於倫敦的水晶宮,是19世紀英國建築奇觀之一,採用高強度的螺絲扣件作為主要連結。巴黎鐵塔是由建築師古斯塔夫.艾菲爾(Gustave Eiffel)設計好之後,在金屬構架上鑽洞,再用螺絲組裝起來。

館內除了有各種螺絲螺帽做成的機器人、玩具、文創品,還有各家螺絲業者的代表產品,見證「螺絲窟」的歷史,讓民眾可以完整了解台灣螺絲產業發展,是一座兼具科學、休閒、文化等功能的博物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