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京都的西陣織和友禪染,都是編織業知名的服飾工藝,台灣的京都迷,去京都玩,都列為必去觀賞的藝品。圖/晞林
主展物是一件華麗、精美的日本和服。圖/晞林
文/晞林
日本京都的西陣織和友禪染,都是編織業知名的服飾工藝,台灣的京都迷,去京都玩,都列為必去觀賞的藝品。「西陣織」原是京都本地發展出來的高級絲織品,特色是多種而少量生產,雖然是五百多年歷史悠久的紡織產業,但近年來,整個京都凡是用事先染好色的絲線,編織成圖案各異的紡織品全部被稱為「西陣織」了。「友禪染」則雖是起源於宮崎友禪齋的扇畫染色,但後來經長時間的傳承與變化,也漸漸發展出多樣的染色技法與風格,更延伸成使用繽紛的色彩,將動植物、器物、風景等紋樣設計於和服上。
西陣織和友禪染都是精美而繁複的編織工藝,但在台灣,若無適當改造,或融合台灣元素,恐怕也只是在室內欣賞得多。有一天,我在文房公益圖書館,看到「西陣織、京友禪──和服再造工藝之美」的展示。雖然主展物是一件華麗、精美的日本和服,但其它衣飾、皮包、枕頭巾、圍巾、時尚手袋、公事包、抱枕……等等,除了有西陣織和友禪染的京味、和味,卻隱然也有熟悉的台灣鄉土之美。原來,這些都是服飾工藝達人蔡珮雯女士,在領會西陣織和友禪染之技法之後,結合進口的日本布料,並將台灣服飾特色及台灣工藝元素(如竹山的竹編或籐編工藝)等,融入其中,再造新的創藝之美。
這是創藝來自跨國融合的例子,有了加值創藝,這些西陣織和友禪染的衣飾或皮包、提袋等,在台灣平時就可以穿出門,而不需等待特殊節日或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