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據健保署最新統計,今年1到9月補充保費收入比去年同期縮水近20億元,以雇主負擔減少9億元最多,顯示在疫情衝擊下,雇主在底薪以外的發給的津貼、補助等可能大幅減少。
健保署研究員唐薏文近日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補充保費收入和國內景氣、重大政策息息相關,綜觀過去7年多,每年補充保費挹注金額自400億元起一路攀升,2015年一度達到474億元,但2016年因費率調降,補充保費起扣點也從5000元提高至2萬元,導致保費收入銳減至443億元。
全民健保是在2013年實施二代健保,首度開徵補充保費,受雇主與一般保險對象凡是單筆超過2000元的利息、股利、執行業務收入、房租及超過4個月薪資的獎金,都要繳補充保費,實施初期,費率是2%。
此後,補充保費收入每年挹注400億元進帳到健保大水庫,健保財務也漸趨穩定,2016年因健保安全準備金超過安全水位達2000億元、相當於4.5個月支出,同年依法將補充保費費率從2%降至1.91%,沿用至今。
透過獎金收取 多了1億元
唐薏文說,2018年7月因公務人員年金改革,退休公務員優惠利率從18%降至9%,也讓利息所得大幅減少,整體收入到了2019年才逐步回升至47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1到9月補充保費收入約358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近20億元,健保署承保組科長馮嘉柔表示,由此可見台灣經濟或多或少都有受到疫情影響。
分析各類補充保費收入,以雇主負擔部分減少9億最多,顯示雇主在底薪以外發給津貼、獎金等大幅縮水,其次為股利所得少7億元居次,兼職薪資所得少6000萬元位居第3。
20餘歲包租公 繳費189萬
不過,透過獎金收取的補充保費,倒是比去年同期多1億元,專技人員如律師、會計師、演藝人員的補充保費也比去年多約6000萬元。
據健保署統計,2019年補充保費收入475.11億元比2018年增加11.19億元,而各類補充保費排名中,台北市信義區70餘歲的包租公再次拿下第一,繳納310萬補充保費,回推租金收入高達1億6千多萬,而租金項目中首見「20餘歲包租公」,因租金收入繳納補充保費達189萬,換算租金收入達9895萬元,是開徵補充保費以來,首度擠進繳費金額前3名最年輕個案。
截至今年9月為止,已經收到的補充保費為358億,唐薏文表示,推估今年的補充保費收入,應與2019年相差不遠,年底推估會再有一波股利的收入,屆時將會再納入統計,不過從補充保費來看,需要繳納補充保費的對象,並未受到疫情太多的影響,但將持續觀察。
健保安全準備金見底,健保費率調漲勢在必行,衛福部長陳時中近期更拋出對海外所得開徵補充保費構想,唐薏文坦言,如何掌握民眾海外收入將是一大考驗,目前暫未接獲相關調整的規畫,未來等衛福部政策走向拍板後,會再做細部規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