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希臘大導演—安哲羅普洛斯的作品,是一個發生在美麗希臘大草原的悲傷故事。女主角艾蓮妮一輩子都生活在悲劇中。電影開始時她是被人從母親屍體上發現,呼應電影結束時在兒子屍體上,發出驚天動地的悲鳴。
「悲傷草原」在取景上的幾個特色:利用止水反映的效果很美、鏡頭轉移下一幕跟看下一個房間的安排很妙、火車帶人來去等。故事中可以思考:為什麼村民熱烈參與父親的出殯,卻又馬上把羊群吊在樹上?到底是女主角白髮送黑髮,還是她神遊幻想鬱悶而死?只是敘述戰爭的殘忍, 還是有其它的啟發?父親要娶的童養女終於跟了自己的兒子,他的悲慟讓他宰殺所有牲口,掛在樹梢以示絕望;最終母親的哀叫是全片最大的聲音,是目睹雙子故去,對戰爭最深痛的抗議。
音樂不是配角
希臘人譽為第十個謬司的艾蓮妮.卡蘭德若,用她的音符刻畫著靈魂深處的希臘天空、海洋和大地的氣息。跟導演安哲羅普洛斯的影像風格完全契合,留意他倆曾合作過的作品:「永遠的一天」、「尤里西斯生命之旅」、「霧中風景」、「養蜂人」、「鸛鳥躑躅」,以及「希臘首部曲:悲傷草原」等。
壯麗的音樂,演奏出耐人尋味的曲調,營造出意境深遠的電影。他們的獨樹一幟,在現世是一泉清流,在未來是傳世的電影藝術代表。
運鏡扣人心弦
導演擅長使用長鏡頭,將孤寂、漂泊、憂傷、宿命表露無遺。所謂「數大就是」,逃難的人潮、湖面上的船、草原上飄蕩的白床單、湖邊的矮房子,不因災難、破舊、貧窮……,掩蓋其數大之下的美感。
人生或許有許多無奈,「悲傷草原」不但是探討人生、愛情、親情、戰爭影響
的佳片,更是音樂、美術、繪畫融為一體的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