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生科系教授李家維在百蕨園引進東南亞特有的巨葉山蘇。圖/清大提供
【本報新竹訊】為保育瀕危蕨類,清華大學在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李家維規畫下,從屏東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移植烏來鳳尾蕨、對葉鐵線蕨等近百種珍稀蕨類,在校內營造一處蕨類棲地,命名為「百蕨園」。除作為生態保育教學及研究基地,也希望保存生物多樣性的使命如隨風飄散的蕨類孢子,在清大師生心中萌芽。
百蕨園座落在清大旺宏圖書館旁,羅丹的沈思者雕像後方。為避免棲地受到踩踏破壞,四周以玻璃帷幕保護,但來往行人仍可從步道欣賞分布地下樹上、姿態各異的珍稀蕨類。
李家維指導的生科、藝術跨領域學生周巧其更設置為蕨類補溼的造霧機,當夜晚來臨,燈光亮起,如夢似幻的水霧在百蕨間吞吐繚繞,也成為繼公共藝術〈葉子〉之後又一引人佇足的美景。
圍繞百蕨園的玻璃帷幕也有學問,李家維特地請來玻璃彩雕大師張清耀在玻璃版上採用陰刻、陽刻技法,鐫刻蕨葉、孢子囊及孢子在顯微鏡下的樣貌。
為讓外界更認識百蕨園保育計畫,清大也規畫定期導覽。時間初步規畫為每月第一及最後一個周三的上午九時半至十時半。造訪者也可用手機掃看板上的QR code 來認識園內的蕨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