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碧霞(左)女兒芷禎(右)有中度智能障礙,但在家人陪伴下訓練自理能力,現在是大家的好幫手。圖╱中央社
【本報綜合報導】三十歲的芷禎有智能障礙,生活自理從小著眼,光訓練掃地,就花了整整一年。她的媽媽林碧霞一路深情陪伴,相信孩子不是不會,只是需要時間學習,母女相伴找到人生新舞台。
二○二○第十屆全國心智障礙者才藝大賽全國總決賽日前落幕,超過七百名參賽者帶來表演和創作,有許多學校歷年多次參賽,因為透過才藝演出,孩子們學會控制情緒、也重建自信心,不斷挑戰自我。
南投的王麗粉養育多名障礙子女,靠資源回收與社會救助陪著孩子們長大,她常說:「只要我還在,就不會讓孩子餓著、病著。」
台東林碧霞的女兒芷禎在家人滿懷期待下出生,長得十分可愛,但發展明顯落後,且有情緒障礙,缺乏安全感,林碧霞每天要背著女兒工作、晚上得抱著入睡。
芷禎二歲時,醫師宣告是發展遲緩,且有智能障礙,但林碧霞難以接受,止不住的淚水,腦袋一片空白。
透過愛心、耐心
把握孩子學齡前治療
林碧霞說,當時她跟醫師說,不願小孩拿身心障礙手冊。她望著女兒,明白她沒有太多時間悲傷,因為孩子的成長不能等,她希望透過愛心、耐心,把握孩子學齡前的治療。
當時台東醫療資源十分缺乏,且還沒有健保,林碧霞為了找到治療資源,帶著孩子北上開啟復健之旅,每周都要往返台北、台東,高昂的就醫、交通費用只能咬牙吞下。她也只能辭掉銀行的工作,專心照顧孩子。
為了讓孩子受教育,林碧霞最終接受了女兒需領身心障礙證明的事實。女兒到校就學之後,每看到她一點點的進步,就會感到非常快樂。孩子從慢慢學會走路;從只能叫出爸爸、媽媽到講出完整、簡短的句子,每一次進步都充滿感動。
林碧霞說,芷禎除了智能障礙,也有感覺統合和視差問題,走在有磁磚的路面,「連腳不敢跨出」;在台東智障者家長協會成立的工作坊,老師們教導生活自理的能力,光訓練掃地,就教了整整一年,為了讓芷禎看清楚垃圾,還找來一堆樹葉讓她練習。
為了照顧芷禎,林碧霞現在務農為生,芷禎在家也會幫忙家務和農務。林碧霞說,女兒出生一路以來,有歡笑也有淚水,也很謝謝女兒,為她找到人生另一個舞台。
歷年都帶隊來參加心智障礙者才藝大賽的寶桑國小特教組長李玉美也說,參加比賽的孩子包含多重障別,有些特殊孩子在家裡可能得不到關愛,透過練習的律動、和對比賽的想望,讓孩子對生活充滿期待,也變得更有自信。尤其是到台北比賽,還可以搭飛機,對孩子都是難得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