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是減緩暖化的方法之一,圖為屏東萬隆農場的人造林。圖/取自網路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 WMO)二日公布,二○二○年是有紀錄以來最炎熱的其中一年,篤定進入史上前三,似乎還會登上史上第二。聯合國祕書長古特瑞斯警告,世界正瀕臨「氣候大災難」的邊緣,「預言世界末日的火災和洪水、氣旋和颶風,現在漸漸變成新常態」。
一直以來,人類都認為植物在生長過程中,能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並將「碳」固定在植物體內,有助降低溫室效應;每一棵成年的樹木,每年約可減少五至十公斤的碳,對於減緩全球暖化現象、溫室效應很有幫助。
但是,現在竟然出現「地球愈來愈熱,樹木落葉的腳步也在提早」的狀況。
瑞士科學家十一月二十八日在《科學》期刊發表〈氣候變化或導致秋天樹葉提前掉落,儲碳能力減弱〉的研究報告,表示歐洲樹木受到氣候變暖影響,已在提早落葉,這代表樹葉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也跟著減少,因此種樹是否還能協助人類減緩氣候變遷,也引發討論。
根據英國《衛報》,瑞士科學家採用一九四八至二○一五年間、中歐地區三千八百處超過四十三萬筆觀察落葉的數據,以及不同照明與二氧化碳的實驗與數學模型分析,顯示除了溫度、日照長度,樹木在一季中吸收的二氧化碳量,是樹木決定是否需要樹葉的關鍵因素。
落葉提早
萌芽也多提前2 周
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科學家克魯(Thomas Crowther)的研究也指出,「過去十幾年來,我們認為生長期在延長而且落葉時間在延後,但這次研究發現,當樹木發展愈茂盛,落葉時間其實會提早。因此,樹木儲存碳的量,其實並不如我們期待的多。」科學家將這種影響,比喻為一個人飽餐一頓後,就再也吃不下任何食物了。
樹葉的光合作用會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換成碳化合物,讓樹木用來生長。當樹木不再需要碳時,就會讓樹葉脫離。
據CNN報導,地球暖化導致植物成長期更長,相較一個世紀之前,歐洲樹木春天萌芽已提早二周。研究人員佐納說:「我們預估本世紀結束前,落葉時間會提早三至六天發生。」
二氧化碳肥料效應
作用減緩
克魯提到,這次研究歸納出第三種樹木落葉的可能因素,就是樹木本身的自我設限。當植物在春天以及夏天經由光合作用,已吸收較多二氧化碳,落葉的時間點就會更早發生。
他提醒,人類不應再製造更多二氧化碳到大氣中,然後冀望樹木幫人類吸收,因為樹木本身能力其實有限。
森林利用人類製造的二氧化碳生長,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這個過程叫做「二氧化碳肥料效應」(carbon dioxide fertilization)。
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NCAR)科學家史蒂芬(Britton Stephens)研究指出,目前森林和其他陸地植被的光合作用,吸收了百分之三十的人為排放二氧化碳,「如果森林吸收速度減緩,全球暖化便會加速」。全球森林約吸收二十五億公噸二氧化碳,其中熱帶森林就占十四億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