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斑鬥魚 文與圖/一凡 |2020.11.30 語音朗讀 589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人工復育的蓋斑鬥魚。圖/一凡 雌魚體色暗淡尾鰭較短。圖/一凡 雄魚顏色鮮豔條狀斑紋明顯。圖/一凡 文/一凡在魚類中,有許多會吃蚊子的幼蟲,比較適合民眾居家飼養,其中,蓋斑鬥魚可以說是蚊子幼蟲的最大天敵。使用蓋斑鬥魚防治登革熱的優點,包括孑孓可生存的地方,蓋斑鬥魚也可生存,且蓋斑鬥魚可耐低溫,而大肚魚太冷會死亡。蓋斑鬥魚是種有著美麗斑紋的台灣本土魚類,是原本生態系統的一份子,牠的適應力強,且以蚊蟲的幼蟲為食,不會破壞原有生態,且蓋斑鬥魚只要放養一到數尾,就可徹底防止孑孓的生長,可以有效的控制蚊蟲數量,進而減少登革熱的危害。蓋斑鬥魚的鰓上,具有稱為「迷器」的皺褶,以便輔助呼吸器官,使牠可以直接呼吸水面空氣,因此,能適應生長在缺氧與極度優氧化的儲水環境中。由於這些水域正是蚊子喜歡產卵的地點,各種孑孓和蚊子,便成了牠的食物來源,因而飼養蓋斑鬥魚,捕食帶來登隔熱的三斑蚊,是公共衛生防疫上的貢獻,也是一個可行的生物防治法。以「魚類中的新好男人」來形容蓋斑鬥魚科雄魚關愛小魚的天性,是最為恰當了。蓋斑鬥魚的雄魚,在每年的3月至10月中旬,會吐出泡沫在浮萍、睡蓮、水芙蓉等浮水植物下,築構為「泡巢」,以作為愛的小窩。當體色平凡無奇的雌魚靠近時,比雌魚美麗的雄魚,便會舞弄宛如彩虹般拖曳的鰭條,浮浮漂漂地貼近雌魚周圍求偶,雌魚若接受雄魚的愛意,便進行一番愛的纏綿。待卵受精後,雄魚會把一顆顆受精卵啣回,黏附在泡巢下層看顧,等待小魚孵化出來。經過兩天後,小魚孵出游出泡巢,捕食小水藻,雄魚爸爸仍在周邊梭巡保護,直到小魚完全不受雄魚爸爸照顧時,才會讓小魚離開獨立生活。 前一篇文章 擁擠讓猩猩更暴力 下一篇文章 只羨鴛鴦不羨仙? 熱門新聞 01【詩】蠟燭2025.09.1202【詩】走過康橋2025.09.1103東禪寺供僧 信眾護教行菩薩道2025.09.1104企業精英喜獲《365日》 願傳播善美能量2025.09.1005YT創3.25億次點閱 網紅貓過世2025.09.1006佛光山甘露遍灑南監 啟蒙收容人孝親報恩2025.09.1107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與文人 3-22025.09.1008【小品人間】寧靜海2025.09.1109嚮往佛光山 佛州橘郡郡長參訪佛館2025.09.1110巴西佛光童軍露營 烹煮搭帳自己來2025.09.1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航空母艦上 飛機起飛了航空母艦斯文豪氏赤蛙 【玉子手札】斯文豪 以科學視角看台灣氧笑氣 讓人笑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