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表現】 人間仙境

文/余信賢 |2020.11.29
3317觀看次
字級
北宋文學家蘇東坡至廬山旅遊時有感而發寫下了「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然而相同的場景,似乎可以移至秋冬季節的阿里山地區。圖/余信賢
北宋文學家蘇東坡至廬山旅遊時有感而發寫下了「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然而相同的場景,似乎可以移至秋冬季節的阿里山地區。圖/余信賢
北宋文學家蘇東坡至廬山旅遊時有感而發寫下了「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然而相同的場景,似乎可以移至秋冬季節的阿里山地區。圖/余信賢
北宋文學家蘇東坡至廬山旅遊時有感而發寫下了「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然而相同的場景,似乎可以移至秋冬季節的阿里山地區。圖/余信賢
北宋文學家蘇東坡至廬山旅遊時有感而發寫下了「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然而相同的場景,似乎可以移至秋冬季節的阿里山地區。圖/余信賢
北宋文學家蘇東坡至廬山旅遊時有感而發寫下了「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然而相同的場景,似乎可以移至秋冬季節的阿里山地區。圖/余信賢
北宋文學家蘇東坡至廬山旅遊時有感而發寫下了「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然而相同的場景,似乎可以移至秋冬季節的阿里山地區。圖/余信賢

文/余信賢

北宋文學家蘇東坡至廬山旅遊時有感而發寫下了「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然而相同的場景,似乎可以移至秋冬季節的阿里山地區。

阿里山是台灣著名的旅遊景點,春夏兩季可以在山區見到無遠弗屆的勝景,更可以清楚地見到台灣第一高峰──玉山。但一過了秋天最後一個節氣 「霜降」,阿里山的山區就開始進入雲海爆發的季節,在春天來臨前,如果你到阿里山旅遊,在沿途遇上濃霧的機率相當高,對行車安全是一大考驗,但只要你穿越了重重濃霧回頭一瞥,就會不自覺的發出讚歎:「哇!好美喔,雲好像瀑布似地流動,就稱之為『雲瀑』吧!」

阿里山的雲瀑時刻不定的出現在台18線(阿里山公路)附近,就連夜晚也會出現,然而夜晚的雲海透過人眼是不易見到,但經由專業的單眼相機,透過光學原理,降低快門速度,調整適當光圈與感光度,即可獲得一張張神奇美麗的琉璃光雲海影像。

通常拍攝阿里山琉璃光雲海的地點大多都是在頂石棹附近,「琉璃光」一詞出自《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記載:藥師如來的淨琉璃淨土,以琉璃為地,金繩界道,城闕宮閣,軒窗羅網,皆七寶所成,其國土莊嚴有如西方極樂世界。

琉璃光的成因,是由於山區裡的人工燈光,在入夜後紛紛點亮,這些光線一旦被雲霧籠罩後,在雲霧裡產生繞射,於是燈光便在雲霧裡產生七彩奪目的顏色,猶如琉璃般幻化的色彩。

2020年因為新冠疫情緊張,國人紛紛到國內各地旅遊,希望來到阿里山,也可以在沿途停留看看更多的美景,欣賞這人間仙境。

作者簡介

余信賢

嘉義人。自就讀世新平傳攝影後,即投入影像世界;曾於《壹週刊》擔任攝影記者,期間參與多次重大事件的拍攝紀錄,並取得碩士學位,擔任兼任講師,先後任教於崇右影藝科技大學、台北科技大學、世新大學。作品獲紐約攝影銀獎。曾擔任中國時報駐地記者、嘉義縣政府專員一職;現於私立技術學院兼任專技助理教授及影像製作負責人,目前專事網路影音直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