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念國中時,班導師是個在各方面都對我們要求非常嚴格的老師。除了考試成績的高要求外,其他生活、做事方面的高標準,對細節一絲不苟的態度,常讓我們大感吃不消,甚至每聽到她接近教室的腳步聲,就忍不住開始感到悚慄。那時候,大家常對其他班級老師隨和、較「人性化」的親切大感羨慕。
但也只有在離校多年之後,才發現以往導師認真做事、做學問的態度,其實已在我們心底深深烙印,一直到入社會多年的今天,似乎都還如影隨形、不曾稍減。而過往老師對我們生活細節種種的「不合理」的高標準要求,許多基本科目曾有的扎實築基,所予我們重大的、關鍵性的良性影響,也在我們的生活、工作各方面持續地呈現出來。
許多不愉快的經驗,其實在事過境遷之後,常會發現那其實是一種很好的訓練。特別是在對小孩子的教育方面,處處順隨他們的意願、喜好,常不是最正確的方法。「恩從害來,害從恩生」這句話其實並沒有年齡的限制,在人生的許多層面,似乎都是如此。
一位朋友在剛入社會做事時,公司人事間動輒得咎的複雜應對,與上司種種不合理的磨礪、要求,曾令他大感吃不消。但也因為他的咬緊牙關,因而除了經歷不少難纏的人事經驗之外,也能由這些「豐富的」吃苦的過程中,學到了不少做事的方法,以及與各種不同性格、質性的人,共同合作的小技巧。也因此,今日的他,無論在帶領團隊工作,或在與任何性格獨特的同事合作時,已都能毫不掛意,並且得心應手。
「在剛開始碰到那種難熬、不合理的工作環境時,自己其實並不覺得這種痛苦有任何值得忍受的價值。一直到許多年之後,我才深深體會到,那種開始的確是一種讓自己快速成長的真正磨練。」朋友曾如此有感而發地表示。
許多人最大的渴望,就是希望生活環境中的人、事,能夠一直多是跟自己個性相類、質性相同,常能夠輕鬆愉快、得心應手的。
但事實上,那些我們一開始就能夠認同,並擁有相近興趣的人,往往是我們比較容易接受,但事實上卻教我們不多的人。相反的,那些毫不費力就能夠將我們激怒,讓我們感到生氣、不快的人、事,反而常會是我們最好的老師們。這些生命導師,其實常常以子女、配偶、惱人的鄰居、難纏的同事、不愉快的陌生人等身份輪番出現。他們的存在、出現,不僅能磨練我們的耐心、考驗我們處世的智慧、鞭策我們的學習,同時也提醒我們,自己的人生還有許多待學習、待改進的空間。
常常,風雨的淬礪能讓人更開闊、更具睿智,幾經痛苦的磨折後,我們反而更知道如何與人親愛相處,並更珍惜原本視為理所當然的一切。對有心學習的人說來,其實,任何令人不快的經驗,都值得感謝,都能成為成長的助力與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