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急凍、腦力外移 朝野不能冷感

吳庸(斗六市/製造業) |2007.09.12
602觀看次
字級

報載台灣人力需求「急凍」、失業率創高,及人才外移,筆者認為,這些「新聞」只能算是「舊聞」,但一再被媒體報導,顯示狀況愈來愈嚴重,政府不能再無動於衷。

筆者認為狀況愈來愈嚴重的原因是,台灣近十年來逢畢業季節所產生大量的就業人潮,特別是隨著高等教育普及,產出大量的高學歷畢業生,因就業市場的胃納量逐年減少,使待業人口逐年增加;其次,二○○○年後的經濟衰退,使得許多人轉向校園進修,逃避就業問題,而這些隱性的「失業人口」,如今卻成為就業市場的高學歷人才,這些現象會扭曲統計數據,使得就業問題失真。

作家佛里曼在《世界是平的》指出,由於新興國家的工資遠比美國低廉,使得美國企業為求降低成本,紛紛將工作外包給新興國家,而IBM也將人力資源重心轉移到印度,更證明人力需求的移轉是向「利之所趨」的大原則發展,因此,美國人面對的挑戰是新興國家的人力資源,必須向更具附加價值及難以替代的工作發展。

但台灣在這股世界潮流中做了什麼?政府是否告訴國民該如何因應,及是否對各階層教育進行宏觀的因應政策?

七、八年前的經濟衰退是世界趨勢,使得隱性失業人口有增無減,沒有國家可以逃過,但台灣的產業卻因為政治鬥爭而更停滯,所以必須討論的問題是,當世界各國景氣復甦時,台灣怎麼還是死氣沉沉,而且人力需求敬陪末座?

台灣的電子科技能在代工產業走出一片天,是靠過去的政治家打造有利環境,吸引海外學人歸國發展,如今,台灣人民被迫自尋生路,高階人力看不上本地的工作內容,紛紛轉往海外尋求更好的機會,不願蹲在島內坐以待斃,而中低階人力只能在國內坐困愁城。

政府執政績效不彰,也未提出有利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更無將高污染電子產業導向環保綠能產業,以賺取更高利潤的前瞻計畫,人民只看到政客內鬥內耗,利用政權保障黨內同志就業機會,對人民的就業機會毫無幫助,當高階人力轉向海外發展已形成趨勢時,未來執政的政黨會有什麼更高瞻遠囑的計畫,能吸引高階人力「鳳還巢」、讓無法出國就業的百姓安居樂業?恐怕是一個問號,若兩黨總統參選人對此燃眉之急仍是無動於衷,恐怕選民會因餓到手腳發軟,而投不下手中的神聖一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