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積電繼啟動美國廠設廠計畫後,也決定啟動南京廠第2期擴建, 並將原規畫導入7奈米先進製程的計畫修正,切入台積電獨霸長達7年的28奈米, 以支應大陸強勁的晶片自主化需求,這不但是台積電近年罕見擴建28奈米產能行動,也凸顯台積電停止為華為代工相關晶片後,仍不放棄中國大陸市場。
供應鏈業者透露,台積電南京廠原本就規畫雙子星工廠,第1期月產量2萬片,但初期緩步放量,由1萬片推升至1.5萬片,今年一度受華為遭美國擴大出口禁令影響,訂單波動大,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法說會坦承會微幅放緩增建腳步,因華為流失的晶片訂單很快被其他客戶遞補,台積電很快就恢復南京廠增產計畫。
台積電發言體系表示,南京廠已如計畫將12吋晶圓月產能由1.5萬片增至2萬片。
當各界關注台積電董事會通過在亞利桑那州設立子公司,決定啟動赴美設立5奈米先進製程的晶圓廠,讓三星感到緊張,也打算斥資百億美元,在美國德州設立採用極紫外光(EUV)的晶圓廠,三星未透露細節,但已凸顯三星在邏輯晶片代工事業,和台積電一別苗頭的旺盛企圖。
不過,台積電與三星的競賽,除把戰線拉到美國外,也打算在中國大陸啟動另一波新布局,啟動南京廠第2期擴建案。
台積電南京廠第2期產能也規畫每月生產2萬片,並不排除推進第3期投資,讓南京廠月12吋月產能由目前的2萬片,明年增至4萬片,預定2022年量產,往後再擴增至6萬片。但台積電不對進一步擴建做任何評論,將會視客戶的需要而增產,目前尚未有具體計畫。
供應鏈業者透露,台積電南京廠因有部分共用設備,第2期投資案金額將低於第1期的35億美元;目前第1期2萬片的製程已由原本的16奈米推進至12奈米,第2期原本要再推進至7奈米,不過受到目前能採用7奈米製程只有原本的海思及比特大陸等客戶,在台積電已決定依法不再為華為旗下的晶片代工後,台積電南京廠第2期晶圓廠製程由原規畫的7奈米,改回目前極缺的28奈米製程。
換句話說,這也是台積電這幾年幾乎把資本支出全力衝刺先進製程之餘,再度擴增獨霸逾7年且最賺錢的28奈米製程。
據了解,台積電擴充28奈米,也是應大陸晶片廠對此製程強勁需求。這也反映大陸全力自主化,扶植當地中芯國際、華力微等晶圓廠,建立28奈米以下自主技術,還是得借重台積電在28奈米製程獨步全球的優勢。
因台積電南京廠並無28奈米量產紀錄,因此為替第2期12吋新廠切人28奈米製程預先鋪路,台積電規畫將在目前的第1期12吋廠騰出2000片的空間,設立一條月產28奈米小型試產線;第2期新廠最快明年第1季會敲定相關建廠及量產時程。